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案

ID:1232745

大小:306.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8-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一、教学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探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会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求解两平行线距离。3、认识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难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理解与应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1:求点P0(–1,2)到直线l:3x=2的距离。问题2:求原点O到直线l:3x+2y–26=0的距离。方法1:设直线交两坐标轴于A、B两点,则,从而,因为,所以。方法2(求点H的坐标):作OQ⊥l,垂足为Q,直线OQ的方程为2x–3y=0,与直线l的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得,所以点Q的坐标为(6,4),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二)类比探究,推导公式问题3:已知点P的坐标为,直线,如何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呢?学生首选坐标法(因为从问题2可以看出,坐标法比面积法简单。)分析: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为PQ,垂足为Q,由PQ⊥可知,直线P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并由与PQ的方程求出点Q 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得到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果真在运算时受阻,所有的学生都没有信心完整地算出,于是只有放弃。自然的便有学生用面积法进行尝试,而此时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设A≠0,B≠0,这时与轴、轴都相交,过点P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由得,所以,|PR|=||=,|PS|=||=,|RS|=×||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RS|=|PR|·|PS|,所以。可证明,当A=0时仍适用。(三)深入探究,发展思维追问:用坐标法真的算不下去吗?你的目标是什么?设,所以,已知条件:,,有必要求出吗?(没有必要,换元法可以帮大忙。)设,则:,所以。 可证明,当A=0时仍适用。归纳: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四)知识迁移应用例1、已知点A(1,3),B(3,1),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解:设AB边上的高为h,则S△ABC=,,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AB边所在直线方程为x+y–4=0。所以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因此,S△ABC=。例2、已知直线:,:,与是否平行?若平行,求与间的距离。分析:(1)因为,所以∥;(2)能否将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如何取点,可使计算简单?(4)推广到一般: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5)应用(4)的结论求解例2,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课堂演练,巩固提高课本P108、P109,练习。(六)反思总结、深化认识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要熟记公式的结构,应用时要注意将直线的方程化为一般式。2、当A=0或B=0(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时,仍然可用公式,这说明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七)作业课本P109,习题3.3[A组]9,10;[B组]2、4、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