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下册(基础模块)衡阳师范学校数学组丁白英
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法分析学情分析过程分析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和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本节是在学习了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公式的应用,把对点与直线的位置从定性的认识上升到了定量的认识.也为以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圆锥曲线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领悟到蕴涵于应用公式的注意事项,学会利用化归思想和分类讨论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2、课时安排和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安排用时一课时,时间允许的话可讲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综合运用。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难点、难点突破:重点: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应用。难点: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求法。点到直线的距离本课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采用问题解决法,启发引导法。由浅入深,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出推导公式的不同思路.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1知识目标在经历分析公式特点的基础上,记忆并掌握公式特点,学会公式的运用,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解决问题的愉悦,有效培养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精神。2能力目标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探究能力、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具备的预测困难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在应用公式求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取出一个点的坐标会有所难度。另外对于代公式之前可能有些同学不会将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有了对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定性认识和对两直线相交的定量认识,特别是两点间距离公式及直线方程的学习,已经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探究师生互动多媒体辅助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归纳推理获得共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点到直线的距离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发现公式特点并记忆公式7min变式训练学会应用28min反思小结提炼观点3min课外作业巩固提高2min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min结合本教材与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上“台阶式”教学过程,以达到步步深入,逐步提高的教学效果。教学流程:点到直线的距离
知识准备——温故知新问题1:已知两点,求?问题2:AB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化成一般式)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旧知识出发,做到“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例:在铁路MN附近P地要修建一条公路使之与铁路连接起来,如何设计才能使公路最短?为了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我设置了一个实例。这样以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为教学背景,让学生直观感受“点到直线的距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点到直线的距离M地N地P地铁路预测学生会比较容易的想到到设计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初探解决特例为了直接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学生将面临比较抽象的字母记忆。我设置了三个由浅入深的具体问题,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解决问题2实现类比化归作好铺垫。①②问题1:求点P(0,0)到下列直线的距离d:③d=2d=4d=点到直线的距离由于点和直线的特殊性,比较简单,可让平时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公式小结 概括提升点到直线的距离:1.此公式适用一切情况,特别地,由问题1可知当A=0或B=0时,公式也成立。3.用此公式时直线方程要先化成一般式。2.公式的特征:分子是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左边,得到代数式的绝对值;分母是由学生讨论、交流、概括公式的特征:点到直线的距离怎样记忆公式?应用公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变式训练学会应用例1求点P(2,-3)到下列直线的距离d:(1);(2)3x=2.点A(a,6)到直线3x-4y=2的距离等于4,求a的值.点到直线的距离变式训练: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刚刚学习新知后,运用新知,同时进一步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并体会求点到直线距离的灵活性,并没有局限于公式。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变式训练学会应用例7已知点A(6,3),B(0,-1),C(-1,1),求△ABC的面积.xyC(-1,1)O-1122331A(6,3)B(0,-1)D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了开阔学生思维,可让学生思考其他解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此题这样设计:完全放给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讲评。发表他们的见解、思路。其他小组质疑。教师点评。4
通过跟踪练习,进一步巩固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及灵活运用。初步运用,示例练习设计意图求点p(1,0)到下列直线l的距离d教学过程
例8求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转化为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为运算方便,尽量选择坐标的数值比较简单的点.解:取直线上任意一点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平行线间的距离为问题?
模仿练习独立完成黑板板演直接应用巩固新知面向全体学生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⑴⑵说明:练习时要有时间限制,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跟踪练习
课堂小结知识内容思想与方法点点距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同时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点线距线线距
板书设计教材分析目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课外作业巩固提高必做题:作业:课本P63-64习题2(3),3,9题;选做题:点到直线的距离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所学知识在课后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延伸,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我设置了分层作业。必做题体现了教材的基本要求,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掌握;选做题可以将学生思维引领到更高的层次,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已知一直线被两条平行线与所截线段长为3,且该直线过点,求该直线方程。
板书设计§8.3.3点到直线的距离一.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二.求平行线间的距离方法:练习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例7例6例8将平行直线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关键是在一条直线上取好一个点。
感谢各位老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