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本节内容是“直线的方程”的最后一个内容,它是在研究了直线的方程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如何用坐标和方程来定量研究距离问题,既是对前面知识体系的完善,又为后面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究与应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析几何的本质: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二、教学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能力与方法:经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探究与应用过程,体验用数形结合、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抽象概括,分析总结,数学表达等基本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体会成功的愉悦,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三、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的课题引入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实际问题引题,也可以直接引题。我设计通过提出问题:“初中平面几何中,已知一点和一条直线,如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尽快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通过复习,再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几何特征,为一部分同学扫除知识障碍,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环节中“几何问题代数化”埋下伏笔。2、知识建构(1)、自主探究与研讨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建立坐标系,提出:“如何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布置学生自主探究,这一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独立思考阶段:首先给学生2-3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完成从“形”到“数”
的思维转化,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路;二是合作交流阶段:按学习小组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出本组同学所想到的各种解决教师所提问题的思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师生共同辨析研讨 (1)、通过多种方法的呈现,使学生逐步体会到用数形结合,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发散思维。(2)、在整个交流讨论中,教师既有对正确认识的赞赏,又有对错误见解的分析及对本人的鼓励,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探讨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表述,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合作,并在合作中懂得欣赏他人。(3)、教师在展示各种思路时,有意识的以程序框图的形式出现,融入算法思想,符合教材特点,为以后学习算法作铺垫。 教材中给出的推导方法,技巧性强,学生不易想到,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思路一虽然运算过程繁杂,但对教材中的思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因此,对思路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求解,有的学生能够推导出来,但是大多数学生则在得到(1),(2)两式后遇到障碍,此时教师加以引导“P0点的坐标能否设而不求?”并且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要求点到直线的距离d,就要求,也就是要求=,由此想到,能否将或或作为整体出现?再观察(1)、(2)两式的特点,从而想到将(2)式变形,凑成(3),观察(1)、(3)系数的特点,就能想到两式平方相加,使难点得以突破。这一方法既简化了运算过程;又不需要对A、B是否为零进行讨论。(3)、能力提升1、推导出公式后,本环节通过例题解答和巩固练习,得到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步骤。使学生悟出公式特征及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公式结构,能熟练运用公式。其中,练习第一题可直接带入公式计算;第二题中直线与x轴垂直,学生可以带入公式求解,2、将教材中的例题2改为“开放式”,提出问题2:探究两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并给出证明。使学生在上次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再次探究,将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既是对点到直线距离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中的类比、转化思想。学生得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特点,说明用途并进行练习。至此,基本完成本节课的预定目标。
(4)总结和评估 让学生大胆发言,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总结,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本节课中充分体现了“整体代换”的运算技巧。掌握这一技巧,对后面选修教材中《圆锥曲线》的学习具有一定启迪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优化运算过程的意识。在情感态度方面,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要树立信心,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四、教后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讨论给出的方法在课堂上不能一一实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路一学生很容易想到,所以从思路一入手进行公式推导。其他方法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的作业,学生在课堂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各种方法完成公式的推导,将该部分知识加以升华。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学写论文:《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方法种种》,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进一步认识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