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 练习

ID:1232914

大小:1.12 MB

页数:142页

时间:2022-08-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1 走进高考第一关 基础关2 教材回归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l1∥l2⇔________.特别地,当直线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与l2的关系为________.k1=k2平行3 (2)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存在,分别设为k1,k2,则l1⊥l2⇔____________.一般地: 若直线l1:A1x+B1y+C1=0(A1,B1不全为0), 直线l2:A2x+B2y+C2=0(A2,B2不全为0), 则l1∥l2⇔A1B2-A2B1=0且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k1·k2=-1A1C2-A2C1≠0B1C2-B2C1≠04 l1⊥l2⇔____________________,l1与l2重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A1C2-A2C1=0(或B1C2-B2C1=0).A1A2+B1B2=0A1B2-A2B1=05 2.三种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P1P2|=__________________.特别地,原点(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OP|=________.6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d=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间的距离d=_____________________.7 考点陪练8 1.已知两条直线y=ax-2和y=(a+2)x+1互相垂直,则a等于() A.2B.1 C.0D.-1答案:D解析:由a(a+2)=-1,解得a=-1.9 2.已知两直线l1:x+ysinθ-1=0,l2:2xsinθ+y+1=0,若l1∥l2,则θ=________________.10 3.过点A(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为() A.x+2y-5=0B.3x+y-4=0 C.x+3y-7=0D.3x+y-5=0答案:A11 4.已知P1(x1,y1)是直线l:f(x,y)=0上的一点,P2(x2,y2)是直线l外一点,由方程f(x,y)+f(x1,y1)+f(x2,y2)=0表示的直线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是() A.互相重合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D.互相斜交答案:B12 5.将直线l:x+2y-1=0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则直线l与l′的距离为()答案:B13 解读高考第二关 热点关14 类型一: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和应用解题准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往往从两条直线斜率间的关系入手加以判断,当直线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时,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判断两直线垂直时,若用l1⊥l2⇔A1A2+B1B2=0可不用分类讨论,但在两直线平行的判断中,既要看斜率,又要看截距.15 典例1已知直线l1:ax+2y+6=0和直线l2:x+(a-1)y+a2-1=0.(1)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2)当l1⊥l2时,求a的值.16 分析:可以把直线化成斜截式,运用斜率或截距的数量关系来判断求解,但由于直线的斜率可能不存在,就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也可以运用一般式方程中的关系来判断或求解,这样可以避免讨论.17 18 19 20 [评析](1)直线l1:y=k1x+b1,直线l2:y=k2x+b2,“l1∥l2⇔k1=k2且b1≠b2”的前提条件是l1,l2的斜率都存在,若不能确定斜率的存在性,应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当l1,l2中有一条存在斜率,而另一条不存在斜率时,l1与l2不平行;当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l1与l2不重合)时,l1∥l2;当l1,l2均有斜率且k1=k2,b1≠b2时,有l1∥l2.为避免分类的讨论,可采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利用一般式方程中的“系数关系”的形式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如本例方法二.21 (2)当l1⊥l2时,可分斜率不存在与斜率存在,且k1·k2=-1解决问题,如果利用A1A2+B1B2=0可避免分类讨论.22 类型二:距离问题23 24 25 典例2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点A(6,2),B(-3,-1),并且各自绕着A,B旋转,如果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求:(1)d的变化范围;(2)当d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26 27 28 29 30 31 [探究1]当m取何值时,直线l1:5x-2y+3m(3m+1)=0与l2:2x+6y-3m(9m+20)=0的交点到直线l3:4x-3y-12=0的距离最短?这个最短距离是多少?32 [分析]求出l1与l2的交点坐标,再求交点到l3的距离表达式,然后结合函数性质求最值.33 [评析]注意函数思想求最值. 类型三:交点及直线系问题 解题准备:符合特定条件的某些直线构成一个直线系,常见的直线系方程有如下几种:(1)过定点M(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k(x-x0)(这个直线系方程中未包括直线x=x0).34 (2)和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C′=0(C≠C′).(3)和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Bx-Ay+C′=0. (4)经过两相交直线A1x+B1y+C1=0和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0(这个直线系方程中不包括直线A2x+B2y+C2=0).35 典例3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l2:5x+2y+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3: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分析]本题可先求出交点坐标,然后由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求得;也可由直线系方程,根据直线间位置关系求得:36 37 38 39 [评析]对直线系方程的形式不熟悉或不能正确运用直线系方程,是出错的原因之一. 运用直线系方程,有时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常见的直线系方程有:(1)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m=0(m∈R且m≠C).40 (2)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m=0(m∈R).(3)过直线l1:A1x+B1y+C=0与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λ∈R),但不包括l2.41 42 (2)在对称问题中,点关于点的对称是中心对称中最基本的,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已知点与对称点连成线段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点关于直线对称是轴对称中最基本的,处理这类问题要抓住两点:一是已知点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二是已知点与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在对称轴上.43 典例4光线沿直线l1:x-2y+5=0射入,遇直线l:3x-2y+7=0后反射,求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分析:本题用光学原理得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关于直线l对称,用对称点方法求出入射点上一点P关于l的对称点,再由两点式写出方程.44 45 46 47 [评析]比较两种解法可知,对于直线的对称问题,都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或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的;其中方法一通过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坐标,用两点式方程求解,方法二则利用了轨迹思想求对称直线的方程,是求解曲线关于直线对称问题的通法.48 [探究2]已知直线:x-y+3=0,一光线从点A(1,2)处射向x轴上一点B,又从B点反射到l上一点C,最后又从C点反射回A点.(1)试判断由此得到的△ABC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2)依你的判断,认为是无限个时求出所有这样△ABC的面积中的最小值;认为是有限个时求出这样的线段BC的方程.49 [分析]利用光学原理及点关于直线的对称,借助两直线的交点问题,求解相关结论.50 51 52 53 54 笑对高考第三关 成熟关55 名师纠错56 误区一:忽视斜率不存在致误57 [剖析]本题常常出现的错误是,只考虑到直线斜率存在的情况,而忽略了直线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即忽略了a=0的情况.58 59 60 [评析]在解决两直线平行的相关问题时,若利用l1∥l2⇔k1=k2来求解,则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k1与k2必须同时存在.如果忽略k1,k2不存在的情况,就会导致错解.这类问题也可以利用如下的结论求解,即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1B2-A2B1=0,这样任何条件的实数值就都有意义了,在求出具体数值后代入检验,看看两条直线是不是重合从而确定问题的答案.61 对于解决两直线垂直的相关问题时也有类似的情况.利用l1⊥l2⇔k1·k2=-1时,要注意其前提条件是k1与k2必须同时存在.利用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1A2+B1B2=0,就可以避免讨论.62 变式:已知三点P(1,2),Q(2,1),R(3,2),过原点作一直线,使得P,Q,R到此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求此直线方程.63 64 65 误区二:缺乏分类意识 典例2求过直线4x-2y-1=0与直线x-2y+5=0的交点且与两点A(0,8),B(4,0)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66 67 [剖析]错解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考虑不全,事实上当直线l经过AB的中点时也满足条件.68 69 误区三:忽视隐含条件典例3如果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求m的值.[错解]因为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所以m2+3m+2=0.解得m=-1或m=-2.所以当m=-1或m=-2时直线与y轴平行.70 [剖析]方程Ax+By+C=0表示直线,其中隐含着A·B≠0这一条件.当m=-2时,直线方程(m+2)x+(m2+3m+2)y=m+2为0·x+0·y=0,它不表示直线,所以出现错误.[正解]因为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所以m2+3m+2=0,且m+2≠0,解得m=-1,所以当m=-1时直线与y轴平行.71 解题策略72 熟练掌握对称的含义和求解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1.首先要弄清对称的含义与分类:(1)对称点: 两点A、B关于点M对称⇔M为线段AB的中点(也称对称中心); 两点A、B关于直线l对称⇔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也称对称轴).73 (2)对称曲线.(ⅰ)两曲线c1、c2(在本专题中主要指直线l1、l2)关于直线l(或点M)对称⇔c1上任一点P关于直线l(或点M)的对称点都在c2上,反之亦然;(ⅱ)曲线c自身关于直线l(或点M)对称⇔c上任一点关于直线l(或点M)的对称点仍在曲线c上.(3)分类:(ⅰ)中心(点)对称或轴(直线)对称;(ⅱ)两个图形间的对称或一个图形的自身对称.74 75 注意:求对称点的步骤是:①设点;②列式;③求解(主要是解方程组).(2)对称曲线的求法: 问题:已知曲线c:f(x,y)=0,求曲线c关于某直线l(或点M)的对称曲线c′的方程.76 77 f(x′,y′)=0即f(u(x,y),v(x,y))=0.再化简即得c′的方程.由上知求对称曲线的步骤是:①在待求曲线上取(设)点;②求对称点(在原已知曲线上);③代入化简. 上述求解方法就是重要的相关点法,其实质仍为点对称问题.78 3.特别注意如下与对称有关的结论:(1)直线Ax+By+C=0关于: ①x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x-By+C=0; ②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x+By+C=0; ③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x-By+C=0;79 ④y=x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y+Bx+C=0; ⑤y=-x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y-Bx+C=0; ⑥直线x+y+C1=0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y-C1)+B(-x-C1)+C=0;80 ⑦直线x-y+C1=0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y-C1)+B(x+C1)+C=0; ⑧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C1=0; ⑨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Bx-Ay+C1=0.81 (2)设a、b,l是三条直线,且a、b关于l对称. ①若a与b相交,则l是a、b交角的平分线;若a与l平行,则b与l平行,且a、b与l的距离相等. ②若点A在直线a上,则A点关于l的对称点B一定在直线b上,并且直线AB⊥l,线段AB的中点在l上. ③设P(x,y)是直线b上一点,则P关于l的对称点P′的坐标适合a的方程.82 快速解题83 典例求点P(5,1)到直线l:(λ+2)x-(λ+1)y+λ=0的最大距离.[解题切入及分析]代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并求其最大值.84 85 86 [方法与技巧]详解的思路是自然的,但计算量太大,数字也太大.快解是找出动直线所过的定点,只需要两定点的距离即可.[得分主要步骤]先求得d的表达式,再求d2.利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得到关于λ的一元二次方程,正确求得判别式,解不等式即可.[易丢分原因]由于数字较大,计算过程中很容易算错,尤其是求判别式时要十分小心,其实求得最终结果数字并不大.87 教师备选88 1.数形结合典例1已知△ABC中,A点坐标为(1,3),AB、A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x-2y+1=0和y-1=0,求△ABC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分析:画出草图帮助思考,欲求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只需求出三角形顶点B、C的坐标.B点应满足的两个条件是:①B在直线y-1=0上; ②BA的中点D在直线x-2y+1=0上.89 由①可设点B的坐标为(xB,1),进而再由②确定xB,依照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顶点C的坐标,故△ABC各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可求.90 91 92 [评析]依据已知条件求平面图形中某些直线的方程,必须“数形结合”.通过数形结合,特别是借助平面图形分析出隐含条件,这样可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以形助数也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93 2.对称问题的解法(1)点关于直线对称典例2已知直线l:3x-y+3=0,求点P(4,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分析]利用对称性质列有关对称点坐标的方程组进而求解.94 95 96 [评析]方法1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关键是利用“垂直”、“平分”. 点P(a,b)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列表如下:特殊直线x轴y轴x=m对称点(a,-b)(-a,b)(2m-a,b)特殊直线y=my=xy=-x对称点(a,2m-b)(b,a)(-b,-a)(2)直线关于点对称97 典例3求直线l1:2x-y+1=0关于点P(2,1)的对称直线l2的方程.[分析]利用好中心对称的性质是解对称问题的关键.98 99 100 [评析]方法1是利用线线平行及点到两直线距离相等来解;方法2是设动点,运用“代入法”求解,这也是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般地,直线Ax+By+C=0关于点(a,b)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2a-x)+B(2b-y)+C=0.(3)直线关于直线对称101 典例4求直线a:x-y-2=0关于直线l:x+2y+1=0对称的直线b的方程.[分析]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关键仍是点关于直线对称.102 103 104 105 [评析](1)三种方法都是常用方法,都用到了几何性质.方法1利用转化求解(线关于线对称转化为点关于线对称);方法2抓住了P与P′是一对“相关点”,利用“相关点”的性质求出动点的轨迹,这是求曲线关于直线对称方程的常用方法:方法3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题,方法非常简捷,充分体现了利用几何性质的优越性.106 (2)特别地,设直线l:Ax+By+C=0,则有: 直线l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x-By+C=0; 直线l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x+By+C=0; 直线l关于y=x对称的直线方程为:Bx+Ay+C=0; 直线l关于y=-x对称的直线方程为:-Bx-Ay+C=0.107 课时作业五十五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108 一、选择题1.(基础题,易)下列命题中: ①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等价于它们的斜率相等而截距不等; ②方程(2x+y-3)+λ(x-y+2)=0(λ为常数)表示经过两直线2x+y-3=0与x-y+2=0交点的所有直线;109 ③过点M(x0,y0),且与直线ax+bx+c=0(ab≠0)平行的直线的方程是a(x-x0)+b(y-y0)=0; ④两条平行直线3x-2y+5=0与6x-4y+8=0间的距离是d=.其中不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D110 解析:当斜率不存在时①不正确; 方程(2x+y-3)+λ(x-y+2)=0不表示过交点的直线x-y+2=0, 所以②不正确; 若M(x0,y0)在直线ax+by+c=0上,则c=-ax0-by0, 此时方程a(x-x0)+b(y-y0)=0将会重合于直线ax+by+c=0, 所以③也不正确;只有④正确.111 2.(基础题,易)若三条直线x-2y+3=0,3x+4y-21=0,2x+3y-k=0交于一点,则k的值等于() A.13B.14 C.15D.16答案:C112 3.(基础题,易)已知直线l1:y=2x+3,直线l2与l1关于直线y=x对称,直线l3⊥l2,则l2的斜率为() A.B.-C.-2D.2答案:C113 4.(基础题,易)若y=a|x|的图象与直线y=x+a(a>0)有两个不同交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0且a≠1 D.a=1答案:B解析:如图,要使y=a|x|的图象与直线y=x+a(a>0)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a>1.114 5.(基础题,易)已知平面上一点M(5,0),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PM|=4,则称该直线为“切割型直线”,下列直线中是“切割型直线”的是() ①y=x+1;②y=2;③y=x;④y=2x+1.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C115 116 117 答案:D118 119 二、填空题7.(能力题,中)若直线a1x+b1y+1=0和a2x+b2y+1=0的交点为P(2,3),则过点Q1(a1,b1)、Q2(a2,b2)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2x+3y+1=0解析:由点P在两直线上可得:2a1+3b1+1=0,2a2+3b2+1=0,这表明点(a1,b1)、(a2,b2)均在直线2x+3y+1=0上,而过这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过点Q1(a1,b1)、Q2(a2,b2)的直线方程为2x+3y+1=0.120 8.(2010·江苏南通第二次调研)(能力题,中)过点P(1,2)的直线l与两点A(2,3),B(4,-5)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x+2y-7=0或4x+y-6=0121 122 9.(2010·广州)(基础题,易)点P(x,y)在直线x+y-4=0上,则x2+y2的最小值是________.8123 三、解答题10.(基础题,易)(1)是否存在直线l1:(m2+4m-5)x+(4m2-4m)y=8m与直线l2:x-y=1平行?若存在,求出直线l1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若直线l3:(a+2)x+(2-a)y=1与直线l4:(a-2)x+(3a-4)y=2互相垂直,求出两直线l3与l4的方程.分析:先求参数,有解则写出方程,并注意分类讨论.124 125 126 评析:(1)两直线的斜率相等,两直线并不一定平行,只有当它们的纵截距不相等时,两直线才平行.(2)若两直线斜率的乘积为-1,则两直线垂直;若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零,两直线也垂直.127 11.(能力题,中)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使得:(1)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2)Q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128 分析:设B关于l的对称点为B′,AB′与l的交点P满足(1);C关于l的对称点为C′,AC′与l的交点Q(2).事实上,对(1),若P′是l上异于P的点,则|P′A|-|P′B|=|P′A|-|P′B′||AC′|=|QA|+|QC|.129 130 131 132 评析:(1)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①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异侧时,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可知,点P为AB连线与l的交点;点P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AB|的长度,如图(1).|P′A|+|P′B|≥|AB|=|PA|+|PB|.当且仅当A、B、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133 ②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到两定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134 (2)在直线l上求一点P,使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最大. ①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同侧时(AB连线与l不平行),连结A、B两点所在的直线,交直线l于点P.如图(2),在l上任意一点P′,则有||P′B|-|P′A||≤|AB|=|PB|-|PA|.当P′与P两点重合时,等号成立,最大的值为|AB|.135 ②当两定点A、B在直线l的异侧时,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结A′B,交l于点P,如图(3)可知,||PB|-|PA′||=|A′B|时,达到最大. ∵||P′B|-|P′A′||≤|A′B|, ∴当P′与P点重合时,等号成立,最大值为|A′B|.136 12.(综合题,中)已知三条直线,直线l1:2x-y+a=0(a>0),直线l2:-4x+2y+1=0和直线l3:x+y-1=0,且l1与l2的距离是. (1)求a的值;(2)求l3到l1的角θ;(3)能否找到一点P,使得P点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①P是第一象限的点;②P点到l1的距离是P点到l2的距离的;③P点到l1的距离与P点到l3的距离之比是.若能,求P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137 分析:利用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直线所成角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组等基础知识.138 139 140 141 评析:求解本题的必需工具是三个公式: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直线到直线的“到角”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其中第(3)问应解一个由①、②、③联立起来的方程组.142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