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2、能够测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会画到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3、通过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使学生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画到已知直线已知距离的平行线。教学过程:一、准备知识1、点到直线距离。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三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二、探究新知1、做一做。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本的宽度。要注意什么问题?刻度尺要与课本两边互相垂直。2、公垂线、公垂线段的概念 与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如图形中的直线AB与CD都是公垂线,这时连结两个垂足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段。图中的线段AB和CD。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也可以看成是两平行直线中一条上的一点到另一条的垂线段。 3、公垂线段定理: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4、两平行线上各取一点连结而成的所有线段中,公垂线段最短。如图m∥n,直线m、n上各取一点A、B,连结AB。再过A作n线段的垂线段AC,垂足为C,则有AC<AB。从而得到上述定理。5、两平行间的距离:两平行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
6、范例分析例 如图设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厘米,b与c的距离为2厘米,求a与c的距离。解:在直线a上任取一点A,过A作AC⊥a,分别交b、c于B、C两点,则AB、BC、AC分别表示a与b,b与c,a与c的公垂线段。AC=AB+BC=5+2=7,因此a与c的距离为7厘米。三、小结练习1、练习2、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后记:第四章小结与复习学习目标:1.系统掌握本章有关概念、定理以及在解题中的应用。2.掌握利用直尺和圆规或其他作图工具画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的方法。3.学会初步的几何推理的方法。重点:作图和推理难点:概念的掌握、作图的方法和推理的基本要求一、基本概念复习1、平行线、对顶角、平移、对应点。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垂线、垂线段、公垂线、公垂线段。3、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重合 两直线相交――对顶角(2)相交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性质与判定 (3)平行
与平移的关系 垂线及其性质 垂线段最短4、平面上直线间的度量关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二、基本方法复习1、利用圆规和直尺或其他工具画线段、角、平行线、垂线2、图形的平移:把一个图形的所有点向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三、做一做1、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对每一种情形画出图形。2、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几种?(1)在同一平面内,不________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3)_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行。(4)________互补,两直线平行。(5)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平行线的传递性)(6)都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3、举出日常生活中利用“垂线段最短”的例子。四、范例分析例题1、如图 已知AB∥CD,BE∥AD,∠DCE=78°求∠A、∠B、∠D的度数。(先引导学生分析,然后写出解答过程。)
解:例题2、在下面的八幅图案中,②③④⑤⑥⑦⑧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① ② ③ ④⑤ ⑥⑦⑧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