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3-3-3点到直线的距离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推导,得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2)推导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3)会用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了解概念,通过探究深入理解概念的实质,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转化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本节核心问题是让学生学会转化思想,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现象;(2)用有现实意义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掌握“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辨证思想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与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2.教学难点:会灵活应用距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问题1:求点P0(–1,2)到直线l:3x=2的距离。问题2:求原点O到直线l:3x+2y–26=0的距离。方法1:设直线交两坐标轴于A、B两点,则,从而,因为,所以。方法2(求点H的坐标):作OQ⊥l,垂足为Q,直线OQ的方程为2x–3y=0,与直线l的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得,所以点Q的坐标为(6,4),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二)类比探究,推导公式问题3:已知点P的坐标为,直线,如何求点P到直线的距离呢?学生首选坐标法(因为从问题2可以看出,坐标法比面积法简单。)
分析:设点P到直线的垂线段为PQ,垂足为Q,由PQ⊥可知,直线PQ的斜率为(A≠0),根据点斜式写出直线PQ的方程,并由与PQ的方程求出点Q的坐标;由此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PQ|,得到点P到直线的距离为d果真在运算时受阻,所有的学生都没有信心完整地算出,于是只有放弃。自然的便有学生用面积法进行尝试,而此时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设A≠0,B≠0,这时与轴、轴都相交,过点P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作轴的平行线,交于点,由得,所以,|PR|=||=,|PS|=||=,|RS|=×||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RS|=|PR|·|PS|,所以。可证明,当A=0时仍适用。(三)深入探究,发展思维追问:用坐标法真的算不下去吗?你的目标是什么?设,所以,已知条件:,,有必要求出吗?(没有必要,换元法可以帮大忙。)设,则:,所以。可证明,当A=0时仍适用。归纳: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练习:1.求下列点到直线的距离:
(1)A(-2,3);(2)B(1,0)1.若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则m为()(四)知识迁移应用例1、已知点A(1,3),B(3,1),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解:设AB边上的高为h,则S△ABC=,,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AB边所在直线方程为x+y–4=0。所以点C到直线AB的距离,因此,S△ABC=。例2、已知直线:,:,与是否平行?若平行,求与间的距离。分析:(1)因为,所以∥;(2)能否将平行直线间的距离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3)如何取点,可使计算简单?(4)推广到一般: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则与的距离为。(5)应用(4)的结论求解例2,应注意什么问题?(五)课堂演练,巩固提高课本P108、P109,练习。1、若点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则m的范围(六)反思总结、深化认识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1、今天我们学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要熟记公式的结构,应用时要注意将直线的方程化为一般式。2、当A=0或B=0(直线与坐标轴垂直)时,仍然可用公式,这说明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七)作业课本P109,习题3.3[A组]9,10;[B组]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