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1.4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案

ID:1234865

大小:199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8-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设计意图: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物理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预习教材过程中理解速度变化有快慢之别,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了解“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的含义不同,自主完成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在此基础上说明平均加速度的意义,进而说明瞬时加速度;最后通过v-t图象加深对加速度的认识和对图象的理解。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的单位,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3)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加速度的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4)理解匀变速运动的意义,能用v-t图象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通过图象确定加速度。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象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从生活中走向物理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产生亲近的情感 (2)在学生了解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后,让其自己引入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学生在学习前面一节速度引入概念的方法的基础上,自已引入加速度概念,并理解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学难点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思路与方法平均加速度的定义学生接受起来困难不太大,由平均加速度过度到瞬时加速度又一次应用极限思想,可让学生联想瞬时速度来理解瞬时加速度。教师可引申说明速度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一个变量的变化率常常是很有意义的,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漫步”栏目中变化率的一段叙述,自然的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过程生活物理情境  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思考与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1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请同学思考一下“速度快”,“速度变化大”“速度变化快”这三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并以下面实例举例说明它们的不同之处运动物体初始速度m/s经过时间s末速度m/s速度的改变/m·s-1加速度/m·s-2 A.自行车下坡341182B.汽车开动时0412123C.某轮船出航04012120.3D.火车开动时010020200.2E.汽车刹车720-7-3.5F.飞机匀速飞行3001030000在与学生交流思考与讨论问题的同时把以下知识点贯穿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一、速度的变化量1.末速度初速度2.为正方向为正方向为负正方向为正方向的反方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串:  (1)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2)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3)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的含义?(4)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5)比的加速度小,对吗?(6)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在与学生交流思考与讨论问题的同时把以下知识点贯穿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即2.为矢量的方向与方向相同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即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即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4.若较大求得的为内的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类似于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每段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更多的时侯,物体运动速度变化不均匀,为了精确地描述速度变化的情况。引入了瞬时加速度。若较小求得的可视为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当时间t2趋近t1,即△t→0时a=(v2-v1)/(t2-t1)算出的就是t1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5.瞬时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匀变速运动,此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6.单位: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或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串:(1)如何从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2)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3)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4)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5)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6)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7)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在与学生交流思考与讨论问题的同时把以下知识点贯穿其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从v-t图象看加速度 1、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求物体在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由得与倾角有关2、比较ab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由得自然界中D的变化可以记为,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变化量与的比值就是这个量的变化率。例1、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在0~1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是,在10~4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在40~6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方向是.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变式训练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甲=,a乙=;t=时,v甲=v乙;若t=时甲追上乙,再过1s乙在甲(填前、后)方。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3)(4)课后反思思考讨论式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头脑常常充满着直觉经验,干扰科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例如学生会认为加速度也是速度,是加出来的速度,认为加速度和速度有一定关系,思考讨论式教学不仅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而且还有助于对加速度概念的正确理解,所以对加速度这样的内容进行思考讨论式教学可以降低高一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坡度,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课前预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执著追求。2、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3、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得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4、人人获得了练习机会,学习素质提高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课堂上往往只须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当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习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5、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