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例题和习题[范例精析]例1:一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发现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2-1-3所示的一些短线,可能是因为(   )   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电压不稳定   C.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如果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其振动片不可能被磁化,也就不可能引起振针的上下运动而打点,所以A错;如果电源电压不稳定会影响点迹的清晰度,而电源频率不稳定会引起打点周期的不稳定,所以B、C均不正确。当打点计时器的振针压得过紧,每一个打点周期内就会有较长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这样打出的点就变为一段一段的小线段,即打出的点有拖尾现象,所以D答案正确。如果打点计时器的振针过松(即振针与复写纸之间的距离过大),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点迹,也可能完全没有点痕,即漏点。因此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要检查振针到复写纸间的距离是否适中,否则要作适当调整。拓展:(1)了解实验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条件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观察,掌握新仪器的使用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能力。(2)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①在如下实验步骤中,正确合理的排列顺序为         。A.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B.安好纸带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D.接通220V交流电源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②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还要检查     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答案:合理的顺序应为ABDEC。墨粉纸盘应套在纸盘轴上,目的是使它可以转动,均匀地被利用。墨粉纸盘夹在两条纸带之间,目的是使墨粉纸盘可以更好地转动。提示: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打点计时器是相仿的,但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具有打点清晰、实验误差小的优点。例2:某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2-1-4所示的实验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纸带前面的几个点较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其中B、C、D、E点的对应速度vB=_____m/s,vC=_____m/s,vD=_____m/s,vE=_____m/s,由此推得F点的速度vF=_____m/s。小车从B运动到C的加速度a1=________m/s2,从C运动到D的加速度a2=_______m/s2,从D运动到E的加速度a3=________m/s2。解析:根据第一章的方法,当时间间隔较短时,这段时间内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可以认为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B点的瞬时速度为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其余类推。由题意可知,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B点的速度为A、C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B=xAC/2T=(6.45-1.40)/2×0.1=25.25(cm/s)C点的速度为B、D两点间的平均速度:vC=xBD/2T=(10.10-3.35)/2×0.1=32.75(cm/s)同理可得:vD=40.25cm/s;vE=47.75cm/s从B、C、D、E四点的位置关系和速度的关系我们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速度是越来越大,大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利用v-t图象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相邻相等时间内的速度之差相等.vC-vB=32.75-25.25=7.50cm/svD-vC=40.25-32.75=7.50cm/s vE-vD=47.75-40.25=7.50cm/s因此F点的速度为vF=55.20cm/s由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可知小车从B运动到C的加速度a1=(vC-vB)/T=(32.75-25.25)/0.1=75.0cm/s2=0.75m/s2同理可得:小车从C运动到D的加速度a2=0.75m/s2小车从D运动到E的加速度a3=0.75m/s2所以小车做加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拓展:本题中“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说明O点不是计数点,而是位移的参考点,且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而不是0.02s。练习题:1.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B)A.时间间隔B.位移C.加速度D.平均速度2.打点计时器振针打点的周期决定于(B)A.交流电压的高低B.交流电的频率C.永久磁铁的磁性强弱D.振针与复写纸间的距离3.关于计数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用计数点进行测量计算,既方便又可减小误差B.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是相等的C.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是相等的D.计数点是从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中选出来的,相邻计数点间点迹的个数相等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使小车速度的变化尽可能快一些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D.作v-t图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5.如图2-1-5所示为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经过处理后的纸带,图中O为小车运动的起始点,A为所选取的第一个计数点,O点到A点之间有部分点不清晰,相邻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Hz,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后可直接算出(BC)A.从O点到F点运动的时间B.从A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C.C点时的瞬时速度vCD.G点时的瞬时速度vG6.一个滑块沿斜面滑下如图2-1-6所示,依次通过斜面上的A、B、C、D、E、F点,已知AB=6cm,BC=10cm,CD=14cm,DE=18cm,滑块经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s,求:(1)滑块在B、C、D三点的瞬时速度(2)寻求图中滑块的运动规律,推断出E、F两点间的位移和E点的瞬时速度.vB=4cm/s,vC=6cm/s,vD=8cm/s;xEF=22cm,vE=10cm/s7.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2-1-7所示.A、B、C、D、E、F、G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0.10s,x1=1.20cm,x2=1.60cm,x3=1.98cm,x4=2.38cm,x5=2.79cm,x6=3.18cm.(1)计算运动物体在B、C、D、E、F各点的瞬时速度.(2)在2-19图中作出v-t图象,并由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 (1)vB=14cm/s,vC=17.9cm/s,vD=21.8cm/s;vE=25.85cm/s,vF=29.85cm/s.(2)a=(30.0-10.0)/0.5=40.0(cm/s2)8.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运动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记数点,测出每两个相邻记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x2、…、x6,然后他把纸带上x1、x2、…、x6各段准确地剪成6段,按如图2-1-9那样帖在坐标纸上,彼此不留间隙也不重叠,纸带下端都准确地与横轴重合,x1的左边准确地与纵轴重合,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速度轴,该同学在这个图中作出了v-t图象,并由图象求出了加速度a,请说明他是如何作出速度图象并求出加速度a的。每条纸带的宽度代表相等的时间,每条纸带的长度代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而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由于每段时间较短,所以这段时间中点的速度就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取每段纸带上边的中点,然后过这些点画出v-t图象,如图所示.此图线的斜率就等于加速度a的大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