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会推导,能进行有关计算。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三、德育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并发现规律,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体验同一物理规律的不同描述方法,培养科学价值观。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教学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教学难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并会运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大体上研究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来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解决问题。二、新课教学:(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师:除了图像外,我们还可以用公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从运动开始(这时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t=t-0,速度的变化量△v=v-v0,因为加速度a=△v/△t是一个恒量,所以a=△v/△t=v-v0/t-0解出速度v,得到v=v0+at这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师:想一想,at在数值上等于什么?生:a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再乘以t就是0—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生:at再加上vo就是t时刻的速度了。师:我们还可以从图象上进一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用心爱心专心
例题1(投影)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已知量、待求量,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学生自主解题师:投影出示规范步骤解:初速度vo=40km/h=11m/s,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10s后的速度为v=v0+at=11m/s+0.6m/s2×10s=17m/s=62km/h例题2(投影)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以0.6m/s2的加速度刹车,则10s和20s后的速度减为多少?教师指导学生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解题,代入数据,计算结果。教师巡视查看学生自己做的情况,投影出示典型的样例并加以点评。有的同学把a=0.6m/s2代入公式v=vo+at,求出v10=16m/sv20=22m/s师:这种做对吗?生:汽车在刹车,使减速运动,所以加速度应代负值,即a=﹣0.6m/s2。有的同学把a=﹣0.6m/s2代入公式v=vo+at,求出v10=4m/sv20=﹣2m/s师:这样做对吗?生:对,我也是这样做的师:v20=—2m/s中负号表示什么?生:负号表示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师:请同学们联系实际想一想,汽车刹车后会再朝反方向运动吗?生:哦,汽车刹车后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停下来。师:那这道题到底该怎么做呢?生:先计算出汽车经多长时间停下来。教师出示规范解题的样例。解:设初速度v0=36km/h=10m/s,加速度a=﹣0.6m/s2,时间t=10s,由速度公式v=vo+at,可知刹车至停止所需时间t=v﹣v0/a=0﹣10/﹣0.6=16.7s。故刹车10s后的速度v10=v0+at=10m/s﹣0.6×10m/s=4m/s刹车20s时汽车早已停止运动,故v20=0用心爱心专心
师:通过这道题,我们大家知道了汽车遇到紧急情况时,虽然踩了刹车,但汽车不会马上停下来,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因此,汽车在运行时,要被限定最大速度,超过这一速度,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想一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交警是如何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行驶的?生:汽车刹车时会留下痕迹,交警可以通过测量痕迹的长度,计算出司机刹车时的速度。以此来判断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师:好极了。三、小结本节重点从公式方面研究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时注意以下一点: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决定于△v和△t的比值。四、作业教材第39页“问题与练习”五、板书设计:(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v=v0+at(2)推倒过程:(3)例题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