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3.3自由落体运动一、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与地位本节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第一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内容标准中这节有关的条目是:(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要体现实验在认识自由落体规律中的作用,并通过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物体的下落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这可以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实例,通过自由落体直线运动规律的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是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教学过程还应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2、教学目标(1)用理想化的方法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体验物体下落的快慢,了解生活中物体的下落运动;(3)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4)体会实验在物理问题研究中的作用。3、重点、难点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过程,体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二、案例设计(一)新课的引入师:请同学们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体下落快慢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举例说明。说明:让学生展示对物体下落已有的经验认识,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物理现象,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规律研究的价值。预测:学生对物体下落的认识可能有下面几种1.重的物体下落快;例如:小石块下落的比树叶快2.轻和重的物体下落一样快;例如:小石块和小纸团下落的一样快3.体积小的物体下落的比大的物体下落快;例如:小球下落的比气球快4.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例如:小石块下落5.物体下落的很快,例如:从3层楼高出物体下落的楼底,只需1秒多一点时间6.……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看法从每个实例上看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物体下落有这些相互矛盾的结论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说明:让学生对已有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对新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已有现象和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预测:学生分析出的原因可能是:1.有没有受到空气阻力;2.空气阻力和物体的重力。师:当物理现象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如何研究下去?可通过实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推理进一步研究。下面先通过实验来研究阻力和重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实验。说明: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进一步研究下去,这是要让学生体会的,因此在学习中不要只给学生唯一正确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尝试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快乐。预测: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可能是:1.拿两张相同的纸张,一张揉成纸团,另一张不变;让它们一起下落。那么观察到现象来说明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空气阻力阻碍物体向下运动,没有阻力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2.拿重量不一样的木球和和铁球,让它们一起下落。拿重量不一样的纸片和硬纸片让它们一起下落。这组实验发现在有空气阻力和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情况不一样。3.……师:从同学们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说明:以往结论往往是教师直接给出,没有给学生思考总结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实验只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揭示通过实验揭示现象本质的功能,同时也不能给学生带来研究问题的乐趣。预测: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可能得出的结论是(1).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是有影响的,同一物体受到空气阻力时运动的较慢;2.当有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下落还与物体重力有关3.当物体在没有受到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快慢似乎与重力无关4.……师:从以上讨论中,我们可以发现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确有影响,而且较为复杂,日常生活中许多物体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很小,与物体的重力比较小的很多,常常可以忽略不计,我们今天就是研究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下落情况,这种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二)自由落体运动1、轻、重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运动情况一样―――下落的一样快教师通过牛顿管演示实验来证实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情况一样。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在一根长约1.5m的玻璃管中,放入一些形状和重力均不同的小物体,如羽毛、金属片、软木塞、小玻璃球等。演示实验时按如下步骤:(1)不抽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2)抽去玻璃管中部分空气,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3)继续抽泣玻璃管中空气,再将玻璃管倒立过来,观察物体下落情况在师:从该实验中,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从这些现象中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演示实验的功能是为了揭示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演示实验中如何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是教师在完成实验过程中要考虑的;本演示实验并没有一下就做“真空”情况下,物体下落的情况;而是不断地抽出玻璃管中的空气,观察减小物体下落阻力,物体的运动情况;这样每次实验现象均不相同,有利于形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敏锐性。预测:学生可能的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1.玻璃管中空气越少,那么物体运动快慢越一致2.可以推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在学生得出不同物体自由落体运动情况一样后,教师介绍伽利略是如何对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落的研究结论产生怀疑,通过推理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轻、重物体下落是一样快的。分析方法如下: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成正比,即重物比轻物先落地。伽利略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出了互相矛盾的结果。他说如果重的物体先落地,那么把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栓在一起,那么它比重的物体还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它下落的地面的时间应比重的物体短;但我们再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重物下落的比轻物快,那么在下落过程中,重物会受到轻物的牵扯而变慢,轻物会受到重物的牵扯而变快;那么拴在一起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应比重物下落的速度慢;这样伽利略就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这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有缺陷的,因此伽利略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它们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为了说明他对物体下落的结论是正确的的,据说他在比萨斜塔上把木球和铜球同时下落,发现它们几乎同时落地。伽利略利用科学的思辨方法指出了亚里士多德对物体下落的观点的矛盾通过实验揭示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师: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都相同,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呢?说明:在研究得出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一样快后,学生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轻重物体下落的会一样快?其内在原因是什么?产生这样的疑问是非常好的,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正是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但并不是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此处,教师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方面。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疑问,教师应给以积极的肯定,并且鼓励学生课可后给以解决。预测: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的答案是1.用物体的速度来表示2.用物体的运动加速度来表示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用于确定物体的运动快慢,知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能知道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知道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就能知道物体的位置变化规律,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运动加速度(和运动初速度)就能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师:那么如何测得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呢?请思考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方案?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实际例子,本节课目的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而且还要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来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规律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可让学生利用所学匀变速直线来设计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预测: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1.让小球从高为h下落,测出下落所用时间t;那么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此种方法由于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很快,因此时间的测量较难;此种方法并不可行)2.利用打点计时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物重力应较大,这样才能使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本实验容易实现)3.利用闪光照片来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本实验实验误差最小,但不容易在课堂上实现,但这种方法教师应该给予介绍)在学生交流讨论实验设计的方案中,应让他们对各种方案阐述自己的观点,反思方案中的问题。老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安排实验(打点计时器实验)或直接给出打点器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纸带(或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让学生分析得出测量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教师在学生算出重力加速度后,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纬度上的重力加速度,让学生发现地球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是不一样的,它会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这点可以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后给出更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行取舍;如果学生能提出为什么重力加速度会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那么老师应给以肯定,鼓励学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下落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如石块下落、花盆下落……。1.请同学们估算从三楼凉台上下落的花盆,经过多长时间到达地面,到达地面速度多大?说明:该例题让学生体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分析和解:每层楼楼高约2.8m左右三楼凉台离地面高度h≈2.8×2+2.8÷3≈6.5(m)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花盆落地速度:v=gt≈11.4(m)老师在学生解题的过程,应教学生估算楼高的方法,知道每层楼高;解题后应对结论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如:问三层楼掉下的花盆到达地面所用时间1.14s是长还是短,那么住在高楼同学应注意什么?进入工地为什么必须戴上安全帽?……等许多实际问题。在学生体验到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很快后,老师可以介绍伽利略是如何通过实验和推理来研究自由落体的运动的规律的。(当时没有打点计时器和闪光照相的方法,也就是这么短的时间是没有办法测量的;伽利略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参考伽利略《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2.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设计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说明:在应用物理规律时,不仅要做巩固性练习,而且要结合实际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体验如何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特别是方案设计的讨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问题学生可在课堂完成也可在可后完成。三、案例评析:本节课教学设计不仅注重学生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科学的思维和实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设计注意体现物理学的价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本设计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揭示问题的本质;在此过程教师留给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之后教师并不是简单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解决自由落体运动,而是利用身边常见的现象来应用自由落体规律,不仅有趣而且突出体现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现象就在身边,物理知识不仅有趣,而且还是很有价值的。四、相关链接:1.《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伽利略2.用baidu搜索网站:输入“伽利略”搜索就能输出94万条有关伽利略的资料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