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4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人教版2.4 自由落体运动 教案

ID:1241457

大小:33.1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9-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  导语: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欢迎阅读参考!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  主要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  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产生的条件与实质。  2.本节教材是学生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落体运动快慢的产生原因分析,要用到实验探究,突破原有认知,体会并应用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这一科学思维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  3.自由落体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的特点,也不明确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现象。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是机械化地记住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真正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与本质所在,才是本堂课学习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只要从某一高度随意下落的物体做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其次生活中的落体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现实与理想的差异。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  学生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分析的学习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自主体验与自主学习来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能将自由落体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自由落体运动只是特殊匀变速直线运动而已。  三、设计思想   为了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意识,淡化机械式训练,摒弃灌输式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和“参与”,决不能搞型式化的探究。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以趣味实验的新手段引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通过分组实验,感受物体下落快慢的原因;进而小组讨论、验证、交流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感悟自由落体这一理想化模型的实质;成功解释生活中自由落体现象;强调学生思维和体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变过去教师要学生学,而为学生自己“我要学、我想学、从中我学到了什么”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机智,适时地去引导,去启发,去控制,去答疑,去评价,这是符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成功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转换。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知道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能够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解决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现象。   (2)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现象,生成“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体验自主学习过程,养成乐于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五、重点 难点  重点: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产生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实质。  难点:(1)物体下落快慢影响因素的探究;  (2)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的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七、课前准备──媒体的设计与准备  演示实验:多媒体设备一套,钩码,牛顿管,抽气机,天平,自制课件。学生每四人一组:刻度尺,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小石头,羽毛,纸带,铁片、书签若干(长10厘米左右),纸片若干张、钢球(大小各一个)、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教师节的时候,大家有礼物送给老师,来而不往非礼也,今天老师也有礼物回赠给大家,是有我亲笔签名的精美书签。  (师生活动,请几个学生参与活动,谁能捏住书签就送给谁,由于书签比较短,少有学生能捏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有人捏不住书签?,它与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和研究的一种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密切相关。同学们仔细观察过落体运动吗?我们来看,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石头和羽毛,很显然石头比羽毛先落地(教师演示)。  提出问题:是否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板书)  (1)分组实验,发现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实验──利用面积相等的金属片和纸片,设计小实验,动手做一做,并对看到的现象进行说明。(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将纸片团成纸团,纸团、金属片同时释放;将纸片团成纸团,纸团、纸片同时释放;金属片、纸片呈竖直同时释放;纸片放在金属片上,释放等等。)  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说说,小组成员在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以及想知道的疑问。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式和交流问题,做出适当的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观察两物体落地的前后的次序,将其原因暂时搁置)  (2)师生合作研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概念。  学生的实验方法可能各种各样,为了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明确概念。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轻重物体下落的快慢,并归纳总结。  步骤①:先让金属片和一张等面积的薄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观察结果: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步骤②:把薄纸片揉成纸团再和金属片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让同学用耳朵听声音,结果:只有一个声音,说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  步骤③:把金属片和一张面积较大的薄纸片从同一高度下落到水平桌面。(观察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师生结合实验探讨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生活中看到的物体下落有快慢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  提出问题:那么在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  学生:同时落下。   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教师再把牛顿管放气,重复实验,构成强烈的对比。  知识介绍:  1971年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在月球表面上让一把锤子、一根羽毛同时下落,观察到它们同时落到月球表面上。  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自由落体运动下一个定义:  1.自由落体运动:(板书)  (1)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  点评:此环节,让学生自己猜想、观察、思考、理解、体会,学生在体验中突破与原有认识的冲突,在教师引导下可以从以上实验中总结结论,提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的设想。另外,学生可能会提出关于下一环节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做出适当评价,并为下面作铺垫。  教师:在认识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新的问题就产生了,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它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师:结合前面物体下落的现象,你觉得自由落体运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运动?  2.实验探究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1)回味现象,进行猜想。  让学生回忆上面实验现象,大胆猜想。(学生可能会提出:变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2)组内讨论验证  小组内成员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讨论主题:可以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用你们的实验方式操作、记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可能有多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  (1)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下落过程。(提醒学生操作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作初步分析:  小组实验、操作、记录、思考、交流讨论,  A.轨迹──直线方向──竖直向下  B.变速──速度越来越大──比较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初步实验结论: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到是加速运动,(此时教师一定要趁热打铁,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吗?要是该多好呀?鼓励学生去探究是否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处理方法:  Ⅰ.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s是一个常数  Ⅱ.速度均匀增大(利用v-t图像)   Ⅲ.s∝t2(利用s-t2图像)──教师当场对书本P47的“问题与练习”的问4的闪光照片上的数据利用计算机的EXCEL的图表功能在投影上演示自由落体的s-t2图像和v-t图像,以扩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懂得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t/sx/mt2/s20000.040.0080.00160.080.0320.00640.120.0710.01440.160.125 0.02560.20.1960.040.240.2840.0576  若还有其他的方法也可。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教师对所列方法应当做适当的解释,也可以让发言的学生说明方法的理论依据。  (5)师生达成共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板书)  Vt=at;x=(1/2)at2  教师引导:根据你处理的数据,请你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各小组计算结果公布,教师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各结果有可能有误差)请同学们讨论在实验误差允许下,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加速度是否同的?  结论: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板书)   ⑴在地面附近的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⑵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⑶教师强调我们这里的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m/s2。在粗略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10m/s2。  请学生看书本P46的表格,说说能得到的信息:  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从赤道到北极,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4.做一做(反馈应用巩固知识)  教师:老师最近发明了一个仪器,能测出你到底是反应灵敏还是反应迟钝(开玩笑),只要你一捏我就能知道你的反应时间,(边在过道走,边为学生测量,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我把它叫做“反应时间测量尺”,你能知道我这把尺子的奥秘吗?  学生:知道(很不服气)   教师: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某种情况时,大脑能迅速作出反应。人从发现情况到作出反应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有些人反应时间对他们很重要,像运动员,战士,飞行员,司机等。你们也能做一把“反应时间测量尺”吗?,同桌之间相互测一测彼此的反应时间,我们现在不是有一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吗!你完全可以用你自己制作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定一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也可以看一个人在一天是什么时候反应最快?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  点评:通过、“做一做”进一步巩固了结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由落体运动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物理知识的生活化。据教学时间情况,不一定在课堂内完成,尤其“做一做”让学生在课外动手体验。)  5.自我评价小结  课堂小结:让学生以“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进行评价性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来小结。  九、布置作业课后习题与做一做  十、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采取“情景设置──问题链接──自主探究──形成共识,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趣味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我要学、我想学”的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通过自主体验、小组互动、组间互评、自我评价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新理念。  2.趣味实验虽简单,但对其的热情高涨出乎教学前的预料;自行制作的测定反映时间尺效果非常好;教学软件的使用也让学生体会到科技的力量。   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应该提示学生自主探究的三个环节,如果疏于引导,将会拖延时间,导致教学被动。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及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高考要求:Ⅱ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小高考要求:Ⅱ级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教  学  目  1、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征,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推导自由落体公式,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体会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寻找规律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并找出其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通过的公式理解及应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意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  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2、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  教学  难点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教学  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环节一明标自学  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明标自学”:  (1)新课导入   一阵秋风吹过,熟透的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仔细观察,苹果下落时是越来越快的。那么你如何能够求出苹果落地时的速度及落地时间?苹果在空中下落一定时间,下落的高度又是多少呢?  (2)自学内容  1、什么叫自由落体运动?它有怎样的特点?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2、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其大小等于多少?它的方向是怎样的?  3、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如何推导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环节二合作释疑环节三点拨拓展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过程设计二次备课  “合作释疑”:  1、在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下落在什么情况下才可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在实际中物体下落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物体并不是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有当空气阻力比重力小得多,可以忽略时,物体的下落才可当成自由落体运动来处理。  2、观察课本44页表格,总结影响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自由落体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物体离地面的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点拨拓展”: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  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具备两个特征:(1)初速度为零;(2)只受重力作用。  2、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并不是一种新的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  3、利用公式、解题时,必须以物体刚开始下落时刻为计时时刻,即t=0时v0=0。通常规定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其v-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k=g。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环节四当堂检测二次备课  “当堂检测”:  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B.乙比甲先着地  C.甲和乙同时落地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2.如果从高楼相隔l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材料制成的小球,假设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则它们在空中各个时刻………………………………………()  A.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  C.两球的距离先越来越小,后越来越大D.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3.在某地让一个小球从 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测得小球下落到地面处所用的时间是s,求此地的重力加速度和s末的速度。  4.一个物体从 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问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少?  课   堂  小  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其中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大家要重点掌握,运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的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后大家要及时整理并完成相关练习。请同学们课后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课后  作业>第10页  板  书  设  计1、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g  3、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