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分析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2、过程与方法分析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2、难点分析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能力目标1、通过猜想、讨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统一的意识(三)情感目标1、由神七事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以及探索新知识的创新精神。(四)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渗透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图像处理问题的方法。2、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并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3、课堂评价【教法】诱思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电脑投影机、铁架台、几个形状各异(有的有洞)的纸板、橡皮泥、直尺、彩笔、小球三、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大量的,足够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或者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的用实验展示出来,给学生看或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再者,学生在学习中相关知识的遗忘,将直接影响本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在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时,力的概念和力的图示、示意图是研究重力的理论依据,倘若学生遗忘了这些知识点,就不利于学生学习与研究,教学中要让学生回忆、复述。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上,往往不会感到特别困难,但要运用起来,常常不能得心应手。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四、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说明: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节课主要介绍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的知识和力的统一史。通过此文会找重心和分析重心的变化,会解释、解决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具有初步的统一的思想。教学设计理念:利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提出的“学生主体”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思想及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用视频的形式引人和练习、展示资料,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推理、归纳、总结并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达到加强重点、克服难点的目的。利用练习测评和资料展示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加强科学思想教育。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知识的形成都应该由实验得出,还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既攻克难关,又锻炼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实验应用分析引课出示影片剪辑并诱导:为什么飞船上的物体不下落而地球上的物体会下落?观看影片并思考、讨论、回答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重力提出问题: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思考并讨论、回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发言归纳总结得出重力产生的原因:(1)重力: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同质量的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和高度,受到的重力可能不同):G=mg g=9.8,g的取值通常是9.8粗略计算时可取10学生归纳、总结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思考、讨论并动手验证、回答锻炼学生由形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问题: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方向向哪?思考,猜想、关键的知识要由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使学生获得第一手资料老师适时诱导,答疑解惑:此时重力不垂直斜面,还是竖直向下,但垂直水平面动手验证,得出结论自己辨析,可鼓励学生用其他不同的话表诉概念,加深理解老师启发学生做出总结:竖直向下的方向与接触面无关找出关键锻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如何画物体受到的重力?力的图示及示意图有何区别?回忆,辨析知识再现巩固,为以后的画受力分析打下基础重心重力的作用点怎么找?思考,讨论、动手实验得出结论难点的突破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结论:1、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可认为集中于某一点,这一点叫重心2.重心①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思考,讨论、动手实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物体的重心是确定的吗?②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思考,讨论、动手实验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生活中有重力知识的应用吗?如何检查一个物体是否放平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相互作用我们生活中的力很多,都有什么作用?它们有没有相同点?可不可以分类?学生看书总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就是力的统一及分类。自然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物理史上许多发现都是统一思想的贡献。提供资料,介绍科学的统一之路、前沿科学。观看视频初步了解统一思想、科学前沿知识,体会科学的伟大。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课堂评价出示几个由浅入深的典型练习讨论、回答、解释为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精选了几个典型例题,实现知识的理解运用,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奏效。结尾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有没有共同点?它们能否统一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以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思考,讨论结尾承上启下、引人深思、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特色与评价1、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以观察、交流、讨论为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建立一种和谐、友好、团结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助、互相促进的学习关系。3、本设计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七、教学建议
1、要重视课题的“引入”及诱导、力的统一史的介绍及查阅资料的作业设置,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激发求知欲,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2、要注重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是要通过自己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在物理情景中有所发现,有所猜想。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探究过程和结果,而应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分析讨论探究过程及结果。3、合理安排教学进程。由于有教学时间的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既要能放得开,又要能收得回。4、合理处理本节的难点与重点。掌握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同时要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而对于本节的难点,则要通过思考,猜想、动手验证分析,同时也要运用“等效替换”的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八、教学效果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2.)本节课教学过程独辟蹊径,有以下创新亮点:以神七打头,增强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学生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设计创新等能力,同时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降低了难度,起了巩固重点又克服难点的教学效果;力的统一史的介绍,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作业的新颖设置,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须注意,学生的参与是关键,实验操作难度不大。整节课,内容丰富,时间较紧,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找重心和影响重心因素的实验要有代表性,课前教师要设计好,不宜有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