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3.11《核舟记》一、课题核舟记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背诵2、3、4段。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四、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来源:Z.Com]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评法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你见过微雕技术吗?我国雕刻大师潘启慧能将李白的《静夜思》雕刻在普通人的头发丝上。浙江一大师在米粒大小象牙雕刻了42位美国总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可在明朝就有人能将苏轼游赤壁的価面雕刻在桃核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桃核吧。2、解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检查注音。罔(wang)不轩敞(xuanchang)八分有奇(qi)衣褶(zhe)矫首(jiao)椎髻(zhiji)壬戍(renxu)袒露(tan)黍(shu)米穆(mu)篆(zhuan)2、请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读一读:A、明/有/奇巧人/R/王叔远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C、屮/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處山/王毅/叔远甫/刻E、珠/可历历数也F盖/简桃核修狭者。3、抽生读文,其余听读并点评。4、分组展读课文。三、理解、积累文言字词1、结合注释译读课文1、6自然段,质疑问难。2、检查重点词语意思。
奇巧:奇妙精巧径寸:直径一寸罔不:无不因:顺着贻:赠送盖:发语词,原來是尝:曾经通:全部盈:满修狭:长而窄简:挑选3、重点理解下列语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4、学生交流翻译,其余学生点评。四、问题探究:(一)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雕刻家王叔远的技艺非常梢湛以及核舟的山來和内容。2、雕刻家王叔远的和湛技艺从笫一段中哪个词对以看出来?奇巧。3、第一段最能反映工叔远构思精巧的是哪句话?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二)读最后一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最后统计核舟雕了这么多内容有何作用?是为了与后面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作强烈对比,一多一少,从而衬托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最后作者的赞叹也就顺理成章了。2、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高度赞叹雕刻家精湛的技艺,酋尾呼应。五、作业:
翻译2——5白然段。第二课时教学任务:1、翻译2——5自然段。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教学过程:一、译读课文2——5口然段: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2、结合注释译读课文。3、质疑问难:(1)字词:有;通“又”,连接整零相间。奇:余数。可:大约。许:左右。轩:高起。启:打开。峨冠:高高的帽子。执:拿着。比:紧靠。绝:极度。类:相似。矫首昂视:抬头仰望。属:类似。历历:清清楚楚。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神色平静。夷:平坦。若……然:好像……的样子。了了:清清楚楚(2)重点句子: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B、中轩敞者为舱,薯篷覆Z。C、石青穆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E、苏、黄共阅一手卷。
F、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G、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鏘乳,侨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H、卧右膝,讹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I、舟尾横卧一楫J、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二、研读课文(2—5段),把握说明顺序1、请同学们在文小划出核舟各部位分别雕刻了哪些内容?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核舟部位(主要内容)船舱:介绍筈篷、舱旁的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栏杆船头:着力表现苏轼、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的外貌、动作神情。船尾:描述“舟子”神情动作船背: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归纳:作者在描绘核舟时,是按照从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來写,这样写使文章安排层次清晰,结构严谨。2、探讨:(1)作者在介绍核舟时,先整体介绍核舟的大小,然后分局部来介绍核舟,这样写得原因是什么?(2)核舟雕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核舟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船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三、选读课文,体会雕刻艺术的精巧
师导:通计一舟,长不盈寸,却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三十四个字,以及簷篷、炉、壶、手卷、念珠各一个。你能用文小的一个词來赞美雕刻家王叔远吗?(奇巧)1、船头和船尾分别写了哪些人?请用笔勾画出他们的动作、衣着、体貌、神情。你能从作者的描写中找到体现王叔远雕刻技艺奇巧的依据吗?A读。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两“舟子”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2、你还能从文中的哪能些地方看出王叔远雕刻艺术的奇巧?A、罔不因势彖形,各具情态。B、以核舟“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Z多Z细相对照,突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C、细若蚊足,勾画了了。D、径寸之木为之。第六段的主要内容总计小小核舟上都刻的人物之多。四、品析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确美和形象美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我将带领学生一起品味本文精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首先,本文在说明“核舟”这一工艺品时,语言准确、精练、传神,比如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一个“约”字,一个“奇”
字就精确地描绘了核舟的长度。又如说“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既形象又简洁,把东坡那特征性的外貌展现了出来。这样的描写在文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找出其它例子进行评说。在学生进行评说的过程中,老师加以点拨、引导,适当引导他们对于文中所刻画的5个不同的人物的形象进行对比,引导他们体会小品文语言的精确性。通过本环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小品文的语言特色。五、文体探究:本文的标题虽有一个“记"字,是否意味着是一种记叙文体?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提示:(1)所“记''的对象和内容(2)表达方式及语言(3)对象(4)语言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记”的是,桃花源'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界的两类文章。从对象上看,《桃花源记》记得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得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言语上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六、板书设计总结: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吋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