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大自然的语言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1教学目标2课文精讲3语言品析4课堂小结5目录Contents
新知导入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在用它独特的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新知导入用物候知识解释大自然的语言: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越往高处越迟。“人问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这一点。
作者简介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教学目标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课文精讲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不好,“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显得生动、形象,同时把抽象的物候知识说得通俗易懂,引发读者的好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问题思考1、本文是什么文体?2、本文说明了哪几个问题?
1、本文是什么文体?说明对象是什么?说明文“物候”和“物候学”
2、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1—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什么说明方法?)下定义
(4—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6—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①纬度的差异②经度的差异③高下的差异④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由主要——次要条理清楚符合规律
(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请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整理全文思路。(1—3)介绍物候和物候学(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经度差异纬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
3、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①从原因到结果②从结果到原因③从主要到次要④从简单到复杂⑤从整体到局部⑥从概括到具体⑦从一般到特殊⑧从现象到本质
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现象本质
课文精讲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现象——本质(1—3)介绍物候和物候学(4—5)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经度差异纬度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主——次逻辑顺序
细读思考细读1—3段,思考:也叫物候或物候现象第一段哪些事物属于“大自然的语言”?冰雪融化草木萌发花开放候鸟归来植物孕育果实果实成熟叶子变黄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细读思考细读第三部分,思考:请找出7、8、9、10各段中心句。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是本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每段第一句为中心句,是本段说明的中心内容。
细读思考请对着地图举例说明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
细读思考纬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三月的内蒙古三月的海南
细读思考请对着地图举例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细读思考经度对物候的影响四月的内蒙古草原四月的大连
细读思考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有什么影响?天山山顶和山脚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有没有特殊情况?)特殊情况:逆温层从一般到特殊
细读思考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古代三月的长城现代三月的长城
语言品析萌(méng)发风雪载(zài)途翩(piān)然衰(shuāi)草连天孕(yùn)育销声匿(nì)迹连翘(qiáo)周而复始:一轮一轮循环往复。
语言品析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句子来说明。例: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语言品析本文语言表达准确严密,请结合具体词句来说明。例: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只”说明相差较少,“就”表示春天短促,也不可删除。都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
语言品析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许多”表示数量较多,但不是所有。“左右”表约数,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品析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1、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2、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要考虑到特殊情况”说明研究物候学不但要发现物候的一般规律,还要考虑特殊情况。“约”表估计,因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品析老师给文章重新拟了一开头,请同学们将其与原文作比较(朗读),具体分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品析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2、“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写出燕子的活泼伶俐和轻快地飞舞的样子。
语言品析3、“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用词非常典雅。
语言品析4、“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运用拟人修辞;把大自然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说明了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语言品析这些生动说明有什么好处?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如一幅四季风光画。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总结总结。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从现象到本质说明了有关物候学的事理。说明条理清晰,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形象,饶有趣味,是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章。
谢谢观看鸣谢:本资料由天天资源网(www.ttzyw.com)原创制作,目的是为了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教案课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