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二、故事背景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三、课文翻译1.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俱:全,都。共色:同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从流飘荡:(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从,顺、随。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指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许:表示大约的数量。独绝:独一无二。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至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2.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漂碧:青绿色。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水清澈透明。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译文: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夹岸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3.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负,凭依。竞,争逐。轩邈: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直指:笔直地向上。指,向。 激:冲击。 泠泠作响: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越。 好:美丽的。
嘤嘤成韵:鸣声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千转:不停地叫。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老鹰飞到天上,这里比喻追求高位。戾,至。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息,停止,平息。 经纶世务:办理政务。经纶,处理国家大事。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译文: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好像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击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总述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部分(第②③段):“异水”清澈,江流湍急,“奇山”轩邈,景中含情。五、问题归纳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 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3.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4.“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中也有通过“游鱼”来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5.《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产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
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8.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慨呢?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六、课文主题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