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ID:1247434

大小:22.7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10-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一、思路方法《琵琶行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字词内容的梳理甚至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熔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教学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地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还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情的认识。另外,应该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相互交流中弥补鉴赏方面的不足。鉴于以上想法,在教学手段上,建议采用多媒体,通过播放与本课相关的音乐、朗读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诵读和导学方式,通过设问、互问、探讨方式来梳理文本内容。二、三维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情况、诗歌的写作背景。2.理解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3.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4.赏析诗歌,品味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5.了解中唐时代歌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情况,使学生对封建社会摧毁人才的黑暗现实有清醒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一)情景导入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二)故事导入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 并序》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文本解读(一)信息筛选1.基础知识梳理(1)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并序》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2)关于小序诗前有一小序,共138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可以使用幻灯投影)《琵琶行 并序》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消失,消极情绪日渐增多。(二)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把握各段大意:1.请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借鉴配乐朗诵,读出全诗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2.概括序文的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明确: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作用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所以诗人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长诗。3.理清思路,概括每小节的大意:学生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不求一致)。明确:第一节:江头送客闻琵琶第二节:江上聆听琵琶曲第三节:歌女倾诉身世苦第四节:同病相怜伤迁谪第五节:重闻琵琶青衫湿4.概括主要内容。《琵琶行 并序》这首诗歌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娼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三)方法点拨 朗读指导:请六位同学依次朗读序文和全诗,每人读一段,并正音;然后放课文磁带(最好是配乐朗读),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诗。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诵读指导诵读这首诗要注意诗中的叙事脉络和诗人的体验。必须化身为诗人,设想自己亲历其事,亲闻其音,亲见其人,这才能深入诗的意境,读得凄楚动人。1.前六句要读出悲凄的气氛。“忽闻水上琵琶声”后应作稍长停顿,以示有一个短时间的静听过程,这就是序中说的“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下句“主人忘归客不发”应作一顿,表示主客俱已进入音乐境界中,忧伤暂被驱散。2.关于音乐描写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3.关于琵琶女自叙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当前心境划分层次,每层后宜作一顿。4.关于诗人倾诉内心部分:“同是”两句点明全诗主旨,宜用叹惋之声,要读得慢些;“我从”以下六句为下文铺垫,可轻读;“其间”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叹惋之声;“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请,应读得恳切。5.结尾部分:开头两句承上叙事,要读得平缓些。中间两句转入抒情,当用低沉声调。最后两句用问答式,问后宜作稍长停顿,然后徐徐作答,这是全诗抒情的高潮。诵读不单纯是为了记诵,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一种鉴赏手段来运用。 (四)能力提升重要文段分析:1.对音乐描写文段的分析(1)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多个比喻描写音乐,请同学重点研读第二段,找出这些比喻句。提示:第二小节是本文的重要段落,这一段落不仅在各地高考默写试题中反复出现,同时,本处巧妙地运用比喻的写作方法也很重要。这里可以让学生一一找出比喻的地方,详见下文问(2)答案。(2)这些比喻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的旋律有什么变化?提示:比喻        特征       变化     急促——愉悦    轻快——停顿   (3)这些比喻有什么特点?明确: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比喻是描摹音乐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善用比喻,能使我们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诗中凭借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婉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同时也体会出各种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跟白居易精通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曾流传过一个故事。有一次,有人将一幅乐队演奏《霓裳羽衣曲》图拿给白居易看,白居易说这是演奏曲中某个乐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个乐队来试验,当奏到那个乐句时,白居易叫停,再拿图来对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态及指法都跟图上一样。可见他在本诗中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是完全可信的。)2.鉴赏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认为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同”在何处?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同之点:a.来自京都;b.出色才能;c.落泊失意。分析: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前者为主,后者为宾。作者始终将这两者进行对比,并寻找出共鸣之处。诗的结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全诗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说明。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五)规律总结诗文中描写音乐普遍采用的手法。1.巧妙地运用比喻。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比喻,即以声喻声。它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除了《琵琶行 并序》中使用的以外,元稹的《琵琶歌》中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中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都是运用的这种手法,它们虽然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2.妙语点睛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欢乐或哀愁。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白居易就是这样的行家。正是他的遭遇和琵琶女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所以,当琵琶女演奏时,他就直接为乐曲解说。他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揭示出了乐曲的无穷含蕴。除此之外,《明湖居听书》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六)分析鉴赏《琵琶行 并序》艺术结构分析 这首诗的结构艺术很值得欣赏。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围绕着它,诗人将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断定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在“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这是诗的主体部分。先用叙事引入,然后浓墨重彩地写她演奏的内容,以证明她技艺的高超。由此自然转入琵琶女自叙身世,完成了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叙又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原来他俩“同是天涯沦落人”。接着诗人便讲起自己的“沦落”,但主要是围绕着音乐讲的,讲心境的低沉,而关于“沦落”的原因,则仅以“辞帝京”“谪居卧病”两语轻轻带过。这显示了诗人的温柔敦厚之风,但我们不难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沦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只说调子悲凄,与《霓裳》《六幺》不同,而从侧面写听众“掩泣”,更以“江州司马青衫湿”作结,这是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一句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主题。第一次(暗写) 诗人送客闻声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 诗人述“迁谪意”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三、课堂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 并序》以赠之。文字和音乐一样,都可以成为心灵的呼喊,希望大家都能够用文字来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四、作业设计 结合高中开展的音乐欣赏课,教师提供一些著名的古典乐曲,如《十面埋伏》《二泉映月》等(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取乐曲),然后请学生欣赏,并用文字加以描绘。写作要求: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对乐曲进行解说,揭示它的意蕴。3.不少于500字。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