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一、导入新课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古诗十九首》里的这首《涉江采芙蓉》。二、学习目标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诗人写诗一般先有情感,后寻意象;而我们读诗,则是先寻找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特点,继而理解情感,赏析手法。据此,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 品读诗文,体会情感。2. 分析诗句,赏析手法。三、鉴赏诗歌1.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这首诗,并从诗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全文感情基调的词。答:忧伤。2. 再读诗文,分析内容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诗文,寻找主人公“忧伤”的原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前几句话,诗人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清清的江水缓缓流淌,兰花盛开的水泽里芳草萋萋,一位女子赤足走在浅浅的江水中,采摘芙蓉花,想要送给心中思念的人。(2)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温柔、美丽、多情。通过“涉江采芙蓉”这个动作,能想象出女子的温柔美丽,“所思在远道”写出了女子的多情。(3):“涉”字可以换成别的字么?明确:不能。“涉”的本意:行走在溪水中。我们想象一下:“涉”字让我们感受到江水在肌肤上流过的细腻的触感,这种触感和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是浸润在一起的。江水轻轻地划过她的肌肤,也牵动着读诗人的心。如果说成了“渡江”或“坐着船过江”,女子的心可能还是那一颗思念的心,但就没有那么温柔动人了。(4)在这长满芳草的水泽,主人公为什么单就采集“芙蓉”呢?明确:芙蓉,在《诗经》中叫作荷花,“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在《楚辞》中叫芙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在周敦颐《爱莲说》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濯清涟而不妖”,芙蓉也叫做莲花。人们赋予了荷花很多美好的意蕴,如爱情、相思、忠贞、君子等等,它是一种纯洁与美好的象征。(5)如此美景,女子缘何忧伤?明确:思念。她突然想到了“采之欲遗谁”,却发现“所思在远道”,不禁悲从中来。前两句是欢乐的采莲背景,后两句的情感却陡然一转,悲伤了起来。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以乐景衬哀情。
所以从诵读的角度来说,首联要轻松、愉悦,颔联要低沉、忧郁。请女同学带着感情齐读前几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1)这两句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明确:男子在外思乡,频频回望。(2)什么样的男子?明确:离家远行、不时回望(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中,哪些词语最为传神?最能传达男子的情感呢?明确:“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愁,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浩浩”:1.叠词,从音韵上讲,很和谐,更突出了愁绪的浓重。2.从语义上看,有那种烟波渺渺,烟水茫茫的感觉。不仅指道路漫长无际,更让人感觉到深情又绵长的忧伤扑面而来。读的时候要把“浩浩”二字的无奈与绵长读出来。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句话。(4)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文中有两个人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抒情主人公呢?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围绕这个问题组织讨论。明确:我更倾向于女子是本诗的抒情主人公。理由1:古时候,离旧乡,走远道的多半是男子,发出闺怨的多半是女子。
理由2:开头写女子“所思”,后面写想象着走在远道的男子频频“还顾”,这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爱情无比信任,更衬托出下文的“同心”。这种主客移位“诗从对面飞来”的写法就是诗歌中常见的“对写法”。(当然,你也可以认为男子是抒情主人公,男子在外思乡,于是他想象女子在家采芙蓉,思念自己。)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我国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乎一字千金。”《古诗十九首》是否真做到了“一字千金”呢?我们品味最后一联,把“而”和“以”去掉,改成四言诗,试一试:“同心离居,忧伤终老”。情感哪里不一样了?明确:这两句诗是全诗诗眼所在,也是全诗主题的升华。有了这个“而”字,情感是这样表达的: 我们两个人是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可是啊,却要被迫分离,天各一方。因此“而”字既表达了情感的转折,又突出了从甜蜜相爱到痛苦分离的极大反差,把那种相爱不能相守,想念不能相见的黯然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连接“忧伤”和“终老”,就把“忧伤”所跨越的时间的绵长感体现了出来。(2)生离死别,人间极苦。你觉得“生离”和“死别”哪个更悲伤?
明确:我觉得“生离”更悲伤。苏轼说:“十年生死两茫茫”,对亡妻的思念让他非常痛苦。陆游说:“死去元知万事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死了就永远不能相见了。但我想,死别,给我们带来的无尽痛苦是爆发性的,也是一次性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接受事实的过程。而生离,是明明知道对方还在那里,却永远不能相见,需要时时刻刻承受着痛苦和煎熬,彼此的存在就是痛苦的根源。因此这种忧伤是绵延不绝的,是会一直到终老的。叶嘉莹先生在赏析《古诗十九首》时,也曾经说过:“死别往往是一恸而绝,而生离则是在你的有生之年永远要悬念,要悲哀。”我想:这首诗歌告诉给我们的是:生离比死别更悲哀。3. 三读诗文,体会情感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一边则是漫漫浩浩的长路上还顾回望的丈夫。两人之间,是层叠的山峦和浩渺的江河,他们彼此都茫然地相望,这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一声凄伤的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四、课堂小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彼此相爱 // 却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 一个翱翔天际 // 一个却深潜海底
《涉江采芙蓉》以其独特的章法,让游子与思妇对唱表白,唱出了平凡人的情感,他们的欢喜与惆怅,他们的遗憾与悲伤。最后,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次诵读这首诗歌,再次感受主人公的情怀。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