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上《农业》第1课时一、课标解读农业这一节对应的2011版课标内容为“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需要关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方法是用实际例子来说明。二、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放在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前面三章分别从“人”和“自然”两方面学习,第四章开始学习人和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和生活,因此学习这节内容时要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影响。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学习能力,有了初步的地理研究视角,能够理解更为深刻的地理问题,在学习农业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思考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的概念、主要产业部门及其主要产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体会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通过案例学习,初步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五、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体会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难点:通过案例学习,初步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六、教学过程环节师生活动意图引入师:是一顿早餐,同学请看都有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原材料是什么吗?这些原材料是由国民经济中哪一产业生产出来的?对了,农业!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主要产业中的农业。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83页。从日常生活入手,更容易拉近学生和农业的距离目标呈现师: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概念师:什么是农业呢?我们不妨去全国各地看看农业活动。请看新疆天山牧场,长江流域稻田,小兴安里林区,深圳龙岗渔民捕鱼。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想象出他们的生产方式吗?这些农业活动有什么共同点吗?这里可以暂停几分钟,不妨归纳一下。生:归纳农业活动的特点师:这种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叫种植业。其主要的产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这种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叫林业。其主要的产品是木材、苗木等。这种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的部门叫畜牧业。其主要的产品是奶类、牛羊肉、动物皮毛等。引导学生归纳农业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知道广义和狭义上的农业概念。
这种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叫渔业。其主要的产品是各种鱼类、虾类、贝类、海带、紫菜等。归纳它们的共同点,我们发现其实农业就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对象都是动物或者植物,农业的目的是获得农产品。农业是让“土地奉献”的产业。还有一种农业部门叫副业,是除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外附带经营的事业,比如养猪、养鸡、采集药材、用高粱收货后的秸秆编席等。其主要的产品是禽蛋、猪肉等。也就是说农业包括有五个农业部门,它们分别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我们平时提到农业时,你会想到哪个生产部门呢?生:种植业。师:所以狭义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农业意义师:农业生产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生:理解农业的概念后,灵活联系实际师:比如这张照片里你看出哪些物品原材料来自农业?桌面上丰盛可口的美食来自动植物、酒杯中醇香的美酒是用大米酿造、身上的棉、麻、毛料的衣服是用棉花、麻、羊毛等农产品织成,还有用来吃饭的木质筷子来自林业等。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同学们不妨从身边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原材料来自农业?生:农业与生活(吃穿)师:农产品送入工厂,加工成各种工业产品,也说明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反过来,工业产品也可用于农业,比如现代化农业生产时使用的农业机械,促生长施用的化肥等都是工业产品,也就是说农业也为工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生:农业与工业师:如果没有农业,我们连最基本的吃、喝、穿都无法得到解决,连生存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说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明确农业的重要意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师:中国是农业大国,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早在约七千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就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看图片师:除此之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同学们去各地博物馆时,可关注出土的农具、种子化石、农耕图等古代农业的载体,体会中国农业悠久的历史。体会中国悠久的农业文化
中国农业的发展师:现在可以暂停一会儿,同学们不妨来聊聊平时你们家餐桌上的美食。小小的餐桌美食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到中国农业的发展。现在我们一起看看1948年北平一个中产阶级大家庭的午餐吧,对比你们日常的午餐来说说你看出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农业有怎样的发展?生:食物的种类更多了,量也更充足了。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请同学们回答尝试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昨天这个图我们看出中国的耕地面积在四个国家里最少,但是粮食总产量最多,说明中国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最高。右边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中国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而且比发达国家日本的产量更高。生:看图表归纳中国粮食产量的特点师:再来看一组更新的数据,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部长通道上表示:我国粮食已经保持了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目前我们人均粮食占有量474公斤,国际通常认为400公斤是粮食安全的一个标准线,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了。所以“我们的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事实上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约20%的人口。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背后原因有哪些呢?生:因为有国家政策支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当然,更重要的是科技兴农。从视频和日常生活的差距找寻农业发展的证据,再从数据看出中国农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近些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伟大科技兴农师:比如用机械耕种、无人机播种来提高效率,甚至可以太空育种,比如这幅图就是神州十二号带往太空的植物种子还有一批像袁隆平院士一样农业科学家培育良种。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是一位可敬的老人。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像袁隆平院士这样对中国农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值得我们敬仰,请同学们课后向身边的朋友家人讲述袁隆平院士等伟人的科研事迹,让更多人铭记并学习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吧。情感态度上的升华,为学生心中种下一颗为学习科学的种子因地制宜师:农业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这么多要素会影响到农业,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师:我们生活的珠三角地区想必大家比较熟悉,请根据材料及你对珠三角地区的了解进行思考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此处可暂停几分钟。从熟悉的环境着手,通过讨论理解农业发展的条件,明确因地制宜发
生:讨论熟悉地区的农业条件师:珠三角地区有适合发展农业的条件,从地理位置来看,这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全年气候温和,热量充沛。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雨量充沛,河网密布,珠三角地区地处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但是也有不适合发展农业的条件,你发现了吗?比如由于珠三角地势低洼,常闹洪涝灾害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师:猜猜这里的人们该如何利用有利条件并改善不利条件来发展农业呢?大家从景观图中有没有发现一些做法呢?生:当地人们根据该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可减轻水患,池中养鱼、池埂种桑,这种基鱼塘的修筑可谓一举两得。这种生产方式之下,蚕的粪便可以喂鱼,塘泥肥桑,桑叶可以养蚕,形成桑、蚕、鱼、泥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避免了水涝,营造了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收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师:农业除了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会随着科技、市场、政策、交通以及生产力水平等因素的改变而逐渐发展。如今也出现了许多新型农业,比如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丰富和满足人们的需求。师: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城郊农业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对粮、蔬菜、水果、肉、禽、蛋、乳等农副产品需要而发展的农业。展农业的必要性。总结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后小任务。小任务:讲述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科研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