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 )A.《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B.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于一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C.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2.“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3.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个连续的年份。下列发生在“戊戌”年的史实有①《马关条约)签订②谭嗣同英勇就义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A.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B.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C.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5.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下列关于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的正式开始B.变法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建立民主共和国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6.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B.发展农工商业C.开办新式学堂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7.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持此观点的人是9.初二(4)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兰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她的观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0.“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二、材料解析题:11.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2)引发这场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3)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这场运动的结果怎样?(4)戊戌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参考答案1.D2.B3.C4.D5.C6.A7.C8.B9.D10.C11.(1)图甲:康有为。图乙:梁启超。(2)《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维护封建统治。 (3)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失败。 (4)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