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等。(重点)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知道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以及长江的水能开发。3、知道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其原因。4、运用长江航道图,说出长江巨大的航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模式】生生为师、合作探究。【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河流,谁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河”是那条河流?2、板书课题:长江学生回答第一大河是长江。1、知道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学习新课。出示目标1.运用长江流域示意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主要地形区等河流概况等。(重点)2.结合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知道长江上游的水文特征以及长江的水能开发。3.知道长江中下游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及其原因。4.运用长江航道图,说出长江巨大的航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学生读学习目标,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先研究长江的概况(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以及主要支流等。1、布置任务:用8分钟时间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先独立完成助学中的学习过程第一部分。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1、、独立完成助学中的学习过程第一部分。2、小组内讨论、交流、统一答案。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①组发源地是巴颜喀拉山,4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出示地图、帮助学生学习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以及主要支流等。3、教师巡视、指导。注入海洋是渤海。②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湖口。③组:干流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④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⑤组:支流为南三北四南三:乌江、湘江、赣江北四: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1、通过学生观察地图、生生为师、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地图、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画出长江轮廓图。在上面标出长江的源头、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以及主要支流等。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过渡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学习长江上、中、下游最突出的特征。4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各题:⑴、长江上游主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⑴、长江中游主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⑴、长江下游主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2、教师到各小组巡视。1、小组内讨论、交流、统一答案。1、各组选代表展示学习成果。结合课本内容说出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河道弯曲(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支流、湖泊众多下游—江阔水深、水流平稳、利于航运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力拓宽学习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过渡语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结合图文资料我们已经找到了黄河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那么黄河的泥沙都去了哪里?画龙点睛1、提问: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同时涨水,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3、围湖造田4、中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设计问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与梳理师生共同总结:发源地及注入海洋分界点第一大河→长江慨况流经地形区↓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特点水能开发洪涝灾害黄金水道1、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当堂达标助学中当堂达标4
教学反思运用区教研室推行的“生生为师、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间讨论、交流、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本节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一是自主学习时一定要先独立完成。二是当堂达标要充分利用长江空白轮廓图的作用,不要看课本,凭着记忆能标出几个就几个。看课本后,重新再标,加深记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