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2第2节 气候基本特征》word教案 (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2第2节 气候基本特征》word教案 (16)

ID:1249169

大小:1.26 MB

页数:6页

时间:2022-10-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章第2节气候基本特征【课型】新授课【课标及解读】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交流合作、展示点拨、当堂达标【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教学媒体】中国季风区及非季风区分布图、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及部分地区降水资料图【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教学环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探究自学学生活动:认真研读助学中本课时学习目标,依次完成:1、依据助学P29学习过程的步骤和要求,研读教材P30~32,用心思考,标划重点明确难点,理解记忆。2、同步适度完成助学P29~30学习过程。3、学生依据自学成果,将本课学习过程中重点习题形成自己的结论,并注重将结论与相应图表相联系,将知识落实到图中,利用地图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好上课的心理、知识、语言准备。4、学生适度完成助学P31知识结构,梳理归纳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助学P29~30学习过程按步骤进行课前探究自学,这既是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形成静读、独思的学习习惯。二、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6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课堂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这儿冬季和夏季常刮什么风吗?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展示问题:幻灯片(2),并提供一幅中国空白板图,让学生画出冬、夏季风风向。2、小结导入:同学们的体验很准确,以上知识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这种风我们称之为季风,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主题。请同学们明确一下学习的目标。3、展示目标:幻灯片(3)。4、解读目标。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回答:(1)冬季常刮风、夏季常刮风。(2)冬季刮风时感觉、夏季刮风时感觉。(3)冬季雨水、夏季雨水。(4)标注箭头、表示风向。明确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识记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冬、夏季风:源地、性质及对生产生活影响。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联系生活经验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3、研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影响因素。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资料图,对比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布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联系生活设计导入新课的3个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季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的机会,从而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深度解读学习目标和重点,教学生学会把握学习目标和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法、巡视指导:1、展示图2—2—1:①让学生在图中标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然后判断两种箭头的指向、明确风向。②仔细观察对比灰箭头覆盖区和红箭头覆盖区,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③对比两种区域距海的距离和各刮几种风,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海陆差异和盛行季风的差异。④联系生活经验推测两种区域的降水,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⑤简化记忆季风区域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阴—贺—巴—冈)。学生:合作探究学习:1、读课本P30图2—2—1,完成下列要求:(1)↘表示,风向;↖表示,风向。(2)黄色区域只有↘,表示只刮风,为区;绿色区域有↘和↖,表示受和的影响,为区。所以季风区是风所能影响到的区域。(3)绿色区域为区,位于,降水;黄色区域为区,位于,降水。两区域的分界线为:。(4)填表:季风风向源地冷暖干湿季节教师提供学习方法,让学生以助学的学习过程为提纲,进行对本节课主要问题探究学习,并对学生进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联系生活经验、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季风。让学生知道本地区就是季风区。6 合作探究⑥联系生活经验对比两种季风:风向、源地、气温、降水、月份。2、展示图2—2—2:①出示图片简要讲解锋面和锋面雨。②角色扮演锋面雨带的推移:找两同学扮演冷暖空气,从教室南边推移到北边再回到南边,经过之处即是雨带,学生演示、教师点拨。③再演示分析三种推移情形分析南北方降水的变化:A、进慢退快;B、夏季风过强;C、夏季风过弱。3、图2—2—3:①出示1998年特大洪水的图文资料。②让学生从图中找出1998年北京的降水量,推测当年南北方降水的情形。4、展示图2—2—4:①让学生在图中标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对比图例中的颜色明确降水量与颜色的关系。③将方位与颜色结合起来,描述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④明确800mm、400mm、200mm三条等降水量线的位置。5、图2—2—5:①在图2—2—4明确四地的空间位置②对比蓝柱子总量印证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③在每地中找出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归纳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2、读课本P31图2—2—2,在图中“”填上适当的月份,将下列各月雨带推移示意图排序:(5~9月)(1)5~8月为雨带北,9月为雨带南,所以雨带进退。(2)夏季风过强:6月份雨带分布如图所示,北方降水,南方降水。(3)夏季风过弱:7、8月份雨带分布如图所示,则北方降水,南方降水。3、读课本P31图2—2—3,1998年北京降水量偏,那么当年全国雨季的降水形势应如图所示。4、读课本P32图2—2—4,完成下列要求:(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一线;最粗的等降水量线是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和。5、读课本P32图2—2—5,完成下列要求:(1)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城市的空间分布是从到。两幅图相结合,引导学生推理雨带的推移和全国的降水形势。让学生演示降低理解的难度。以1998年为个例,让学生推理,加深理解雨带的推移。指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指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6 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①对照图2—1—2分析地形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②对照图2—2—1分析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③对照图2—2—2分析季风因素对降水的影响(2)依据蓝柱子总量可以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3)四地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大都在,得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小结,总览本课所有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的掌握。衔接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合作探究,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呢,请停下来,我们开始展示一下学习成果。课堂交流展示教师:精讲点拨。1、课本P30图2—2—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冬夏季风,由感性到理性;季风区的实质是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2、课本P31图2—2—2:主持两个学生演示,创设情境,点拨:(1)5~8月为北进,9月为南退;(2)夏季风过强的情形;(3)夏季风过弱的情形。3、课本P31图2—2—3:学生:交流展示、订正知识。1、解读课本P30图2—2—1:学生讲解上面的问题:(1)↘表示冬季风,风向偏北;↖表示夏季风,风向偏南。(2)黄色区域只有↘,表示只刮冬季风,为非季风区;绿色区域有↘和↖,表示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为季风区。所以季风区是夏季风所能影响到的区域。(3)绿色区域为季风区,位于东南部沿海,降水多;黄色区域为非季风区,位于西北部内陆,降水少。两区域的分界线为:大—阴—贺—巴—冈。(4)填表:季风风向源地冷暖干湿季节↘偏北内陆冷干冬季↖偏南海洋暖湿夏季2、解读课本P31图2—2—2:(1)5~8月为雨带北进,9月为雨带南退,所以雨带进慢退快。(2)夏季风过强:6月份雨带分布如图C所示,北方降水偏多,南方降水偏少。(3)夏季风过弱:7、8月份雨带分布如图B利用媒体展示相应图片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精讲点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知识成果。同时也检验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施加压力。检验和订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知识点。检验和订正锋面雨带的推移知识点。引导学生运用锋面雨带的推移知识点解决问题。6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1998年北京降水的数据。4、课本P32图2—2—4:让学生沿上图中红箭头描述年降水量变化;在图上指出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5、课本P32图2—2—5:让学生沿上图中红箭头描述四个城市年降水量的变化。6、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所示,则北方降水偏少,南方降水偏多。3、解读课本P31图2—2—3:1998年北京降水量偏少,那么当年全国雨季的降水形势应如图B所示。4、解读课本P32图2—2—4:(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2)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秦岭—淮河一线;最粗的等降水量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和长城。5、解读课本P32图2—2—5:(1)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城市的空间分布是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2)蓝柱子总量代表年降水量,可以得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3)四地降水最多的三个月大都在5~9月之间,得出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降水集中于5~9月、夏秋季节。6、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地形、海陆位置、季风。培养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衔接过渡通过大家的展示交流,可以发现大家对本课的内容掌握效果良好,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请同学们补全下面的一段话把本课主要知识点复述一下。课堂小结这节课,咱们探究学习了我国季风的相关知识: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分别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状况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别是、;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引导鼓励学生将知识结构由框架形式转化为语段形式,看空白助学复述出来,检验学习效果。当堂达标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第1课时)班级姓名得分读图、回答问题:(5分钟、21分)6 1、右图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回答:(1)区域:A、B。(2)分界线:①②③④⑤。(3)受偏南风影响的区域是,终年刮偏北风的区域是,有锋面雨带活动的区域是。(4)在图中画出箭头表示我国冬夏季风的风向。2、右图为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回答:(1)填空:(2)雨带的移动:A月B月C月D月。3、右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我国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为:。(2)我国东北地区的雨季大约在每年的月。【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设计应用了本校长期以来实施的校用“三为主五环节”教学模式,利用助学为有利抓手,结合地图册和填空图册,联系生产生活和媒体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探究自学,课上合作交流、积极展示,规范学生的学习程序和学习步骤,形成适用于地理具有地理特色的教学路子。6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