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活动,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方面,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重点)2、从我国的国情和国际市场形式方面,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相关图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复习提问:1、根据图片回顾我国农业类型有哪些?图1图2图3图4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全体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积极举手回答学生1:图1是种植业、图2是畜牧业、图3是林业、图4是渔业。学生2:地形、土壤、水源、气候等。通过回顾上节课知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衔接过渡教师:这些地方的农业生产类型能否互换?学生:不能。教师:为什么呢?学生:各种农业部门只有在适合的地方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所以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主学习探究一农业基地建设(一)农业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结合我们当地的农业发展,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结合实例说说下列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了农业的布局?(1)在城市的周边地区,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乳肉、禽蛋的产量增加。(2)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很多地区林业、牧业比例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3)水稻耐寒品种培育成功,使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向北扩展至黑龙江流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举例: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淡水渔业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畜牧业降水较少、草场广布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需求(2)国家政策(3)技术的进步,水稻耐寒品种的培育成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
承转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发展农业需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面请同学们完成活动的内容,谈一谈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解。读图填图(二)活动: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要求学生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读图完成。1、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请在横线上填写农业生产部门。2、探讨:如果在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追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如果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引发哪些自然灾害?读图填图能力提升1、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读图填写。2、学生探讨学生1:如果在西北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造成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学生2: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此活动的设计实际上是加强学生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认识,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承转近年来,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在自然条件良好、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规划出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若干农产品主产区,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使它们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棉油糖、畜禽、水产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探讨交流(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对照课件的地图认识我们国家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2、探讨:想一想国家为什么把这些地区规划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点拨:观察这些优势农产品基地位于的地形区、气候区、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寻找答案。阅读课文探讨交流1、阅读课文79页第一段内容,从课件中的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九大商品生产基地。A.B.C.D.E.F.G.H.I.2、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根据学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探讨、分析: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还有些农产品基地在沿海,便于农产品的出口。另外这些地方人口较为集中,市场广阔。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承转我国虽在农业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国九大农业产业带),但仍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走科技兴农之路。5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二走科技兴农之路要求学生阅读课文79页内容:1、找出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导学生理解识记:(1)人口数量多(2)耕地被占用(3)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4)国际市场的变化2、读图探究讨论:分析我国大豆和谷物进口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说说近年来大豆和谷物进口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面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严峻形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举例说明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1)良种培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节水农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阅读课文79页,说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学生从课文标画出答案,并能深刻理解这些原因使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走科技兴农之路才能让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稳定,才能更好的支撑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2、读图思考:说说我国大豆、谷物进口量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需求量大。耕地被占用和国家退耕还林(草)政策使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样粮食产量会减少。另外我国的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要求高。3、了解我国目前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阅读课文81页“阅读”内容“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认识科技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和袁隆平为世界粮食产量做出的巨大贡献。(2)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达到提高农业用水效益的目的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3)直升机喷施农药可达到“一喷三防”的作用,即防病、防虫、防干热风。这种遥控飞机的防治效果优于人工,同时能减小用水量,这样就减少了农药残留。(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植以后用营养液进行灌溉的栽培方法,可节约土地。由于无土栽培可人工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以取代土壤环境,通过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提炼出重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探讨回答为让学生认识走科技兴农之路的必要性。。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增加学生对现代农业科技的感性认识,同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理解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5
(3)病虫害防治(4)新型农业—无土栽培充分满足作物对矿质营养、水分、气体等环境条件的需要,栽培用的基本材料又可以循环利用,因此具有省水、省肥、省工、高产优质等特点。板书设计影响因素自然条件:地形、土壤、气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走科技兴农之路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生产习惯、国家政策、市场农业的发展基本原则: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推广应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无土栽培等科技成果【当堂达标】1.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是因为()A.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差异大B.各地的种植习惯差别大C.各地风俗习惯差别大D.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2.下列地区农业发展不适宜的是()A.山地高坡地区—林业B.河湖洼地—渔业C.肥沃平原—畜牧业D.河口三角洲—种植业3.北京市郊区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需求C.农业技术装备D.农民文化技术水平4.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为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5
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D.围湖造田,填海造陆5.根据右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江南丘陵D.长江中下游平原6.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B.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D.要大力开垦荒地、草地,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原则靠拢,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富有探究性。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查阅分析地图,进行小组讨论,再经过班内交流,或教师适当点拨,很容易把问题解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