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1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word教案 (4)
加入VIP免费下载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上《4第1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word教案 (4)

ID:1249470

大小:7.71 MB

页数:9页

时间:2022-10-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理解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和我国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性。(难点)3.了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读图思考法【教具准备】地图册、多媒体课件、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图片欣赏:说出下列图片所属的农业生产部门。2.考考你: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为什么?ABCD3.根据以上问题,讨论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总结:通过以上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发展农业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学生欣赏、交流、回答:1.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2.A—发展林业,地形陡峭,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B—发展畜牧业,坡度平缓,草场广布。C—发展种植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D—发展渔业,河湖众多。3.发展农业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学生复习回顾、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9 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和我国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要性。(难点)3.了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坚持走科技兴农之路。学生识读、明确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师生研讨与学习ABCD1.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然后多媒体展示“北方某丘陵地形图”。运用地图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首先要考虑自然特点。2.运用课件展示我国南方某县地形图。启发诱导学生如何根据该县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互换会学生自主认知、探究学案:三、农业基地建设1.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学生读图回答:地形、土壤、河流、气候等2.读课本P78图4-1-3我国南方某县地形,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回答:(1)西北部适宜发展_______业,中部适宜发展______业,东南部适宜发展________业。(2)说说如果在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学生参照课本,依据因地制发展农业的原则,学习小组间讨论、交流,最后形成结论:(1)林业;种植业;渔业。(2)如果西北部大规模开展种植业,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引发泥石流等灾害。3.除了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受哪些条件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9 师生研讨与学习产生哪些不利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3.利用多媒体展示以下三则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了解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材料1]北京郊区某村民原来种植小麦玉米,后来改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由于距城区较近,因此每天都能以新鲜的农产品供应早市,很快发家致富。[材料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自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很多地区林业、牧业比例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材料3]1973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的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从每亩三百公斤提高到五百公斤以上。这之后,他最新研究的“超级稻”又实现每亩七百公斤以上的一期目标,从1997年开始攻关的二期目标为亩产八百公斤,计划2005年前实现。4.展示我国某一丘陵地区图。ABC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巡视点拨学生,并利用上图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探究如何在此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农业,纠正、归纳,达成共识:B处选择①学生阅读材料,分析、交流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条件,认识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市场需要、国家政策、技术进步ABC4.结合身边实例,说说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为城市中心区,B为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B、C两地农民面临两种选择:①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②种植水稻、小麦、玉米。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为什么?学生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组讨论、交流,查找其原因:B处选择①;原因:距城市近,市场需求量大,交通方便。C处选择②通过学生读图、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 师生研讨与学习;原因:距城市近,市场需求量大,交通方便。C处选择②;原因:离城市远,交通不便,位于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承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些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事例,你能举出一个反例吗?5.巡视学生,参与讨论,及时点拨。对学生的见解,及时给予评价、纠正、补充,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事例从反、正两面进行讲解、分析。6.展示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农业基地的建设。同时组织学生就某一商品粮基地分析、讨论其建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总结。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配合较好。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原因:离城市远,位于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方便。5.请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反例吗?你有何好的建议。学生交流自己的见闻:①部分村庄在公路两旁的耕地上栽种果树。②西桥村、皇殿村南面把耕地挖掘、改造成湿地公园。建议:通过国家政策全部退耕。6.请选取一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说说其建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间探讨、交流:自然条件:地处平原,土壤肥沃,多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通过学生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和学习生活地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承转过渡我国集中优势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但最近几年,我国进口粮食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什么原因呢?9 师生研讨与学习7.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近年来大豆、谷物(水稻、小麦、玉米)进口量的变化趋势图。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总结其原因:①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②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降低。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认识我国粮食短缺的原因及解决粮食短缺的措施。粮食短缺的原因: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耕地面积减少。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水资源短缺。⑤自然灾害频繁措施:①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②科学种田,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农业。四、走科技兴农之路7.读课本P79图4-1-4中国近年来大豆、谷物(水稻、小麦、玉米)进口量的变化趋势,说说我国大豆、谷物进口量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学生结合课本读图,讨论、交流:变化趋势:不断上升原因:①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大。②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低。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8.结合我们的生活请举例说明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谈自己的见闻和理解:①农业的机械化,如播种机,收割机的使用。②种庄稼的选种问题。③化肥、农药的使用。④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学生观看、了解我国在农业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交流、讨论、综合分析问题的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列举、交流身边的生活实例,学习身边的地理,感受科研成果给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9 师生研讨与学习8.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农业科技和科学生产的图片,并对其中部分图片内容作以简单介绍。同时,补充我国最著名的两位种子专家的材料,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材料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报纸上曾引述农民的话说:“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邓小平和袁隆平。”中国有九亿农民,他一个人,相当于干了两亿农民的活。有人预估,他的种子共创造效益5600亿美元。假设其中分零头给他,那么他的资产就会大致与世界首富比尔盖茨587亿美元相当。[材料2]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我国育种领域,有“南袁北李”之说。“南袁”是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北李”就是指李登海,紧凑型玉米研究的创始者,被称为“杂交玉米之父”。在李登海研究、培育玉米的30多年间,他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3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这些新品种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累计为国家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学生阅读材料,感受我国两位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了解两位科学家为我国乃至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通过学生阅读材料,感受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感。9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业基地影响因素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走科技兴农之路地形土壤水文气候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推广与应用良种培育、节水灌溉、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成果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国家政策知识构建与梳理通过知识建构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当堂达标】1.(目标1)北京市郊区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发展、乳、禽、蛋生产,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需求C.农业技术装备D.农民文化技术水平2.(目标2)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D.围湖造田,填海造陆3.(目标2)为扩大出口贸易,新建立的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等出口商品基地在()A.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B.太湖平原和黄土高原C.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D.三江平原和珠江三角洲4.(目标2)你如果是城市郊区的农民,你不会选择()A.粮食种植B.家禽饲养C.蔬菜种植D.奶牛养殖5.(目标3)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应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B.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C.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D.要大力开垦荒地、草地,扩大耕地面积,以提高粮食产量6.(目标1)使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向北扩展至黑龙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A.黑龙江流域土壤肥沃B.水热条件优越C.水源充足D.水稻耐寒品种培育成功7.(目标1、2)右图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9 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布局。(1)种植业宜在________,渔业宜在________,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在________,用材林宜在________。(2)该地森林的主要环保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很多内容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但在生活中常碰到或经历、见过类似实例,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一点,问题的设计更趋向于生活化,让学生时刻带着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进行讨论、交流,充分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地理,并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于评价、矫正和引导,课堂上,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效果较好。《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自主探究学案(第二课时)学校班级姓名三、农业基地建设1.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读我国南方某县地形图,根据该县自然条件的差异,回答:(1)西北部适宜发展________业,中部适宜发展__________业,东南部适宜发展________业。(2)说说如果在西北部山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9 3.除了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还受哪些条件的影响?ABC4.结合身边实例,说说社会经济形势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A为城市中心区,B为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B、C两地农民面临两种选择:①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生产。②种植水稻、小麦、玉米。B地应选择哪一项?C地应选择哪一项?为什么?5.请根据个人的生活经历,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反例吗?你有何好的建议。6.请选取一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说说其建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四、走科技兴农之路7.读“中国近年来大豆、谷物(水稻、小麦、玉米)进口量的变化趋势图”,说说我国大豆、谷物进口量近年来的变化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简要分析其原因。8.结合我们的生活请举例说明科技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9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