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鱼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3.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难点:探究鱼类的运动方式和呼吸过程。教学准备鱼的骨骼模型、鱼呼吸和游泳的视频、常见鱼类的图片、观察鱼类体形和呼吸过程的材料用具、自制课件引入新课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播放《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了解鱼类的游泳过程,展示鱼的骨骼,对比以前学习的动物,思考哪些动物有骨骼,哪些动物没有骨骼。-4-
通过视频展示和鱼骨骼的观察,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通过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不同和各自的特点。区别: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强调:脊柱是由脊椎骨组成的二、多种多样的鱼视频展示:1.鱼的种群数量;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等;3.四大家鱼:鳙鱼、鲢鱼、草鱼、青鱼;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带鱼、鲨鱼、黄鱼。三、鱼的主要特征认真自学教材22~23页内容,并分小组完成教材22页的观察与思考。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观察与思考,共同总结鱼的主要特征。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鱼的游泳: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鱼的呼吸:用鳃呼吸,鳃丝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提问:鱼的鳃丝有哪些特点适于呼吸?鱼离开水后为什么会死亡?总结:鳃丝又多又细,呈鲜红色。离开水后鳃丝相互粘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鱼类窒息死亡。叙述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并思考前面三节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两种动物。观看视频,体会鱼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观看后总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
自学教材并分组实验,由小组讨论、回答。分组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展示图片:蛋白质的重要来源;2.良好寓意,融入人类文化;3.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相关规定,从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约束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捕捞现象。观看图片,了解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分析渔业资源的现状,向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效果检测1.鲫鱼背面呈____色,腹面呈____色。2.体形的观察:鲫鱼的身体呈____(圆形、侧扁)。3.体表覆盖________,呈________状排列,体表________(干燥、有粘液)。4.鱼鳃位于______两侧,外有______保护,共有______对鳃,颜色______。当水流经鳃丝时,5.溶解于水里的______进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__扩散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大家了解了鱼类的特征以及鱼类跟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通过观察鱼的外形、鳃的结构以及鱼游泳和呼吸的过程,更加明确了鱼适宜在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板书设计第四节 鱼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区别:体内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二、多种多样的鱼淡水鱼;海水鱼-4-
三、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3.用鳃呼吸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