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5.诫子书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5.诫子书

ID:1251148

大小:109.3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11-0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5诫子书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2.培养文言语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教学重难点:1.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知识盘点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同学们,在上面的三国故事里,你看到了哪个人?对,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跟着名家学做人。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二)初读感知1.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与语速。【朗读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自由朗读,凭语感了解文章大意。5 3.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价纠正后齐读课文。4.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知识的迁移运用法,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同位间合作解决。教师巡回指导。5.质疑问难。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知识盘点】⑴一词多义①学夫学须静也学: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学:_________②之学而时习之之:__________君子之行之:_________③以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以:_____________④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⑵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宁静无以致远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⑴①动词,学习;名词,学业⑵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结构助词,的③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连词,用来④名词,志向;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⑵①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④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⑶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5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①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③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④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5.同桌间对译课文。【要求】注意关键词直译,质疑和意译结合,做到文通字顺外。6.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明确】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三)研读品味1.文中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展示】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讨论展示】“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四)深入理解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几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讨论展示】学生1: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5 “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要做到“静”,就要摒弃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学生2: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学生3:若心不静,陷入“淫慢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2.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讨论展示】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生活中应节俭,砥砺品德,戒骄戒躁。学习时要保持宁静专一的心态,集中精力深入思考。要惜时勤学。(五)拓展延伸请为本文补充论据。【讨论展示】【立志】示例1: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为百姓爱戴的国家总理。示例2:张海迪:身残志坚,胸怀理想,她说:“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她发愤努力,学会了多门外语,成为当时青年人的楷模。【宁静】示例: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追求宁静,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研究,最终发现了镭,获得诺贝尔奖。(六)课堂小结本文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七)课堂板书诫子书诸葛亮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证明观点: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治学:静—志—学—才(正面)告诉儿子修身:淫慢、险躁(反面)5 告诫儿子:惜时勤学三、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积累警句。四、推荐阅读篇目《隆中对》《出师表》五、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本课教学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初步读懂课文,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并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给予点拨。2.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焦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5

资料: 2159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