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范进中举一、明确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2.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和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的典型意义。2.难点:从受科举制度毒害这一背景出发,正确认识范进这一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思想。(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吗?(科举,学生齐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古代知识分子把读书与进阶联系在一起,科举则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门槛。很多人十年苦读,依旧美梦落空;也有人美梦成真,踏上了富贵之路。更有甚者,中举了,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借吴敬梓的眼睛,让我们一同走进《范进中举》吧!板书:范进中举吴敬梓(二)走进课文环节一:关注作者,了解背景课件出示
1.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代表作《儒林外史》。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2.作品链接《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接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从“四书五经”中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和整部名著,初步了解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便于学生了解节选的内容,更好地把握本文在整个作品中的地位。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带挈(qiè)腆着(tiǎn)兀自(wù)绾结(wǎn)啐(cuì)作揖(yī)醺(xūn)星宿(xiù)讳(huì)2.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依照三要素法,理清课文故事情节。(2)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这篇小说的情节。预设:(1)本文可分为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2):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第二部分(3—11):中举后喜极而疯及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2)故事情节:明确:开端(范进被胡屠户教训及向他借钱赴考遭拒)发展(范进放榜当日因高兴过度而疯了)高潮(范进被胡屠户打了一巴掌清醒了)结局(范进醒后人们对他的巴结)3.跳读课文,回答问题(1)小说里出现了哪些人物?写了哪些事情?谁是主要人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这些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是一样的吗?以胡屠户为例,列表说明这种变化。预设:(1)人物:范进,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主要人物:范进事件:屠户贺喜、范进借钱、范进发疯、屠户治疯、乡绅来拜明确:时间顺序(2)不一样,是一直在“变”的。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项目中举前中举后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相公)贤婿、天上的文曲星(贤婿老爷)说话的态度训斥狗血喷头恭维奉承讨好千恩万谢
所带的礼品一副大肠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对嫁女的解释倒运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对相貌的评价尖嘴猴腮不三不四品貌又高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对才学的评价不是你的文章好……舍与你的才学又好能否考中癞蛤蟆就想天鹅屁吃毕竟要嫁与个老爷对亲家母称呼你那老不死的老娘你家老太太动作吃的醺醺的,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小结:通过对比,对人物进行准确、逼真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表现胡屠户欺贫爱富、视钱如命、粗俗势利、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为下一步分析形象探究写法做铺垫。(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课文,文中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主题。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课时,我们大致梳理了故事情节,明确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也对比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讽刺手法。(二)走进课文环节一:赏析人物形象,明确刻画方法1.品读经典,把握形象师:请同学们自读范进中举发疯,标出精彩的词句。小组交流讨论: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好,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阅读探究,并交流反馈。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预设: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写出了已经失常变态的范进,几十年来的苦水闷气一吐而光,他狂喜得完全忘形了,竟致旁若无人,极有讽刺意味。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踹在塘里的丑态,“头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一直走到集上去了”,意味着他疯得不知东西南北,神智不清,丑态百出,这些词语包含着非常辛辣的嘲讽意味。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好”字的内涵。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只要中举了,从此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完全改变。以前贫困潦倒,万人唾骂,现在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有好多人巴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种种甜酸苦辣,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一个“好”字,将范进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满脑功名利禄,一心升官发财的形象跃然纸上。小结:这一段描写范进看见报帖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揭示了他内心和外形的矛盾。运用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文字的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却有辛辣讽刺的力量。2.范进为什么会发疯?预设:发疯原因:(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预设: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4.其他人物除去胡屠户,范进中举后,还有哪些人对待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结合相关内容,具体说说他们又是怎样变化的。预设:(1)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虚伪老奸巨滑的性格。(2)众乡邻典型语句:(范进中举前)没有描写,但可以推知,范进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早晨家里断炊,范进只好去集上卖鸡换米。范进家境如此艰难,并无一乡邻过问。(范进中举后)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点评:好务实的邻居!范进中举前漠不关心,范进中举后慷慨热心,足见嫌贫攀富,冷漠势利,也揭示了世态炎凉。【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通过品读细节,把握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的来龙去脉,为探究作品的主旨做铺垫。环节二:合作探究,明确主旨1.你觉得范进,是可怜、可悲、还是可笑、可气、可叹?学生小组争鸣,反馈交流。预设:可怜:范进大半生穷困潦倒,一直不停地应试,考了20多次,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胡屠户盛气凌人地辱骂他,他只是唯唯诺诺;他向胡屠户借盘费,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逆来顺受;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中举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低下,让人感到世态的炎凉。
可悲:中举前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胡屠户可以任意辱骂他,面对尖刻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堂堂七尺男儿,本有谋生的能力,竟使家人“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家里穷得无饭吃,范进手足无措,要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可是他在集上一踱一步,东张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鸡卖出;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对功名疯狂追求到这种程度,真是可悲!可笑: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升,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可气: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的到来,并赤裸裸的和范进套关系,以求日后互相帮助,范进假惺惺地推辞后接受他的东西;为不给自己在官场上抹上不敬老丈人的污点,再从张乡绅给他的银子里取六两多银子给胡屠户,可见,范进,绝不是个老实人,或者说,本来是个老实人,后来不老实了。可叹:范进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4年的折磨摧残,34年的忍辱偷生,34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范进正是封建时代千千万万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科举制度的殉道者。2.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预设:①是喜剧:因为范进苦读了多年,终于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②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喜剧,理由是:(1)文中写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打嘴巴都运用了夸张手法;(2)揭露了当时士人热中功名的丑恶灵魂和市侩的趋炎附势的嘴脸;(3)范进终于清醒过来,结局圆满。③是悲剧:因为范进以及周围这些人因为科举制度都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做人的本性。④范进喜极而疯是一场悲剧,理由是:范进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⑤我觉得是悲剧,范进虽然中举了,但他把一生都浪费在科考中,束缚在科举制度的框架内,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被扼杀。其实范进只是我国封建社会众多读书人中的一个,相对于大多数人,范进算是幸运的了,毕竟,他中举了。但很多人,却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之中,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这一切都告诉了你一个什么道理?①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②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③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
3.总结主旨提供清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中的相关评论,进一步总结《儒林外史》的主题。“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预设: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腐蚀和毒害。【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主旨。采用争鸣的方式探讨,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环节三:探究写法,了解讽刺艺术师: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请同学们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预设:(1)对比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2)夸张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3)细节描写。如写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小结:通过对比、夸张、细节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设计意图】讽刺小说意在讽刺。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探究作品讽刺艺术,进而更好地把握形象,理解作品主旨。(三)课堂小结《范进中举》以描写和揭露科举考试制度为中心,但它的意义不局限于描写科举制度和知识分子。实际上,它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用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封建社会已经开始腐烂的肌体解剖给众人看。而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还很多,如体现作者价值取向的“嵌崎磊落”的王冕、“离经叛道”的杜少卿,还有周进、王惠、严监生、匡超人、王玉辉等封建社会群丑人物,请同学抽空认真阅读《儒林外史》原著。
(四)课堂板书三、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全易通》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推荐阅读篇目课外阅读《儒林外史》五、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通过读文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另外,通过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把握作品艺术特色,为阅读整本小说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