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21-22,实践活动:变化的影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测量影子长短的过程,体会影子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n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时刻影子的长短是不同的;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最短。教学难点:体会影子长短、方向变化与时刻的关系,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n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长度为1米,3米,5米的杆子,米尺,测量绳,记录数据的表格; 学生准备:学生在课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在课前准备测量工具,选择自己的测量地点,制定测量计划,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n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也有两个,你能猜出来吗? ⑴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⑵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没光找不到,有光和你闹。 你们知道这个朋友是谁吗?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个朋友。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关于影子,你们知道哪些,谁能给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有关影子的知识。 师:这堂课,我们大家共同研究一下影子的有关问题。 板书:变化的影子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谜语引出影子知识,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研究影子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想一想:教师出示情境图,学生交流有关影子的知识。 教师质疑:1.影子怎样形成的?2.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 3.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这是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科学性、现实性的素材,引导学生自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欲望。(二)量一量:(课下完成)
1、小组自主探究,制定观测计划,提供探究提示: (1)选一选,哪个地点、时间更适合观测? (2)想一想,计划制定是否全面? (3)议一议,观测之前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各小组确定组长一名,负责小组观测的整体工作,小组分工,制定观测计划,确定测量人、记录人等各两名,发放观测记录表。 各小组制定观测计划,主要包括:物品准备,测量地点,确定测量时间(为便于比较,各组确定相同的测量时间,确定固定的测量地点),填写表格(为便于整理,发放统一的表格); (三)小组完成观测。1.学生观测,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统一的时间进行测量。 附:各小组测量记录用表:太阳光下测量物体的影子长度与方向记录表 测量地点: 测量人: 记录人 : (记录表中的杆高分别为1米,3米,5米和小组组长身高。每个组分别负责测量、记录同一个长度的物体,不同时间的影子长度和方向) 温馨提示: ①个物体,要有一个固定的测量地点; ②测量时,物体要与地面垂直,不要倾斜;③记录影长的数值取整数,精确到厘米; 1、各小组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观测并做好记录。 质疑:同一个杆子,为什么会得出的影长不一样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定计划、操作、测量、记录,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活动经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选取什么物体、什么时刻测量、准备哪些工具、怎样分工、注意什么等等问题,学生从中感受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活动。重视合作与动手实践,经历探索发现数学结论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待各组完成测量后,各组记录人负责填写记录表。 2.各小组把记录表汇总。在组长汇报的同时,师生填写汇总表。 太阳光下测量物体的影长与方向(汇总表)3.填完汇总表后,引导学生根据汇总表内容,分析交流、质疑表中的问题。 质疑①同一时刻哪个物体影子最短?同一时间哪个物体影子最长? ②同一物体何时的影子最短?
③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哪些方面有关哪? 1、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交流质疑。 2、师生共同总结 ①同一时刻,物体实际长度越长,影子越长;物体实际高度越短,影子越短; ②同一物体接近正午时刻影子最短; ③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与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有关。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之后,进行数据的分析比较然后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记录测量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通过讨论、分析测量结果,发现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时刻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巩固了测量的知识技能,又提高了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较好地落实了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师谈话:今天,我们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分析、总结,得出了关于太阳光影子的很重要的结论,那么,我们想一想,今天在这节实践课上,我们是怎样做的? 温馨提示:①制定计划,准备物品; ②实地测量;记录数据; ③数据汇总; ④对数据比较、分析; ⑤讨论得出结论; 2、我们在研究太阳光的影子的时候,我们为便于比较、研究,在观察、测量时,是怎样做?
温馨提示:同一长度的物体,确定固定的测量地点;选择同一时间,研究不同物体的影子长度;同一长度的物体,选择不同的时间来研究影子的长度与方向; 3、在这节实践课上,我们收获很大,下面我们再说说太阳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质疑: ①一时刻,不同长度的物体,哪个影子长?哪个影子短?②中午之前,太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方向?下午呢? ③同一物体,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什么时候最短?④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方向:与太阳位置相反。影长:早晚长,中午短。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与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有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践课的过程、研究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等来总结、提升,培养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的兴趣与研究问题的能力。(三)巩固新知: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竟然研究出研究出物体和影子的关系,下面就用你们的研究成果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1.老师谈话:我们知道,同一时刻,物体实际长度越长,影子越长;物体实际高度越短,影子越短;那么,我们能不能根据以上的数据,猜想、估算一下我们学校教学楼的高度呢? 学生根据1米长的物体的影长,猜猜、算算学校教学楼的高度; 教师积极引导并及时予以肯定;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教学楼的高度以及通过影长猜猜时间,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变化的影子的兴趣,引发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开始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增长数学才能,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介绍日晷,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利用影子的移动来判断时间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在生活中有那些应用?(窗前的遮光窗帘;人们在树荫下乘凉;两栋楼房之间的采光设计;根据竿高确定旗杆的高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谈收获,在头脑中建构清晰地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反思能力。n板书设计变化的影子方向:与太阳位置相反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与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有关。影长:早晚长,中午短。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
影子的变化规律地球自传时,太阳的位置不变,我们在地球上面,所以,相对来说,太阳的位置就变化了!太阳光线也就变化了!专业上讲太阳高度角是指某地太阳光线与该地作垂直于地心的地表切线的夹角。因为太阳高度角在变化,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也在变化。所以一天中物体的影子也会发生变化。太阳刚升起时,物体的影子最长,并在物体的西侧,随着太阳的升高,影子会越来越短,并渐向西北移动,在中午时分,影子最短,朝向北方,然后太阳向西方落下,影子越来越长,朝向东方。资料链接立竿见影一般的物体,如树木、房屋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都会投射出影子来,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常常观察这些影子,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些影子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且还发现这些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立竿见影”便是我国古老的测量工作。古人们用“立竿见影”来确立方向,测定时刻,或者测定节气乃至回归年的长度等等。由此可以说,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测量工具是“表”,也就是普通的竹竿、木竿或者石柱等物。人们从远古研究“竿影”不知有多少千万年了。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通过“竿影”的丈量和推导。创造出一套“测量高远术”来,“立竿见影”成了汉语中的一句成语。巧测金字塔高度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
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杀害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