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为什么要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从而认识到证明的必要性.2.理解并掌握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试验验证、举出反例 推理证明等,理解数学的严谨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的习惯;关注现实,培养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和质疑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证明,理解并掌握应用实验进行证明、举反例验证、利用推理论证来验证某些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数学推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置两个问题:1、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是怎样理解的?2、幻灯片出示五幅图,请学生欣赏,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明白眼见未必为实3、现实生活中,我们常用观察的方法来了解世界。数学学习中,我们也用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得出了很多结论,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得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课题。活动1:请观察(1)下面两个图形中中间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吗?(幻灯片出示图形)-3-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2)“直观”可靠吗?直观是重要的,但它有时也会骗人.观察下列图形,回答问题:a活动目的:使学生对由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活动1的基础上,提问:所有的数学结论都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吗?活动2:猜猜看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米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粒草莓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活动3:做一做答案:解:设地球赤道的周长为c,半径为r1,铁丝围成的圆的半径为r2,则它们的间隙不仅能放进一粒草莓,而且也能放进一个拳头.活动目的:通过理性的计算,验证了很难想像到的结论,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碰撞,进而对自己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再次为论证的合理性提供素材.活动4:算一算(1)当n=0,1,2,3,4,5时,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还是合数?(2)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吗?(答案:当n=11时,代数式n2-n+11=121不是质数)引导学生完成。[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注意:切忌以偏概全,以点代面。]活动目的:-3-
对现在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有时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从而对不完全归纳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3)阅读“费马的失误”,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知道:①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学习欧拉的求实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②没有严格的推理,仅由若干特例归纳、猜测的结论,可能潜藏着错误,未必正确;③要证明一个结论是错误的,举反例就是一种常用方法。三、练习反馈如图7-4,在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都成立吗?活动目的:通过对图形的直观感受得出结论,但要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对几何结论的验证,通常是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来论述.四、总结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总结,使学生对证明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数学杜绝随意性,数学是严密的科学.五、布置作业课本164页,习题7.1,第1、2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上,融入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尊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并从学生的直观感觉出发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严密性、逻辑证明等方面,不是一味地强调证明的必要性,而是通过几个事实的说明来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设计中突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让学生学会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用一个有趣的生活问题:“用一根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令人很意外的结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并且使得学生有一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切勿盲信于自己的直观感觉.本节课通过事例让学生体会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等.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