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五课《感觉肌理》——教学设计《感觉肌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感觉肌理》一课是“综合·探索”单元的课程。教材从生活细处入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美。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能力,明确肌理的概念。
技能目标:强调尝试不同方法表现肌理效果,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情感目标:通过设计、制作、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提升人文精神。教学重点:发现、感悟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并学会创造肌理美。教学难点:用身边的各种材料模仿肌理创造和再创造。教具准备:运用不同材料及方法制作的范作5幅,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充足的拓印材料(准备4组)。学具准备:树叶、各种纸材等。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游戏:摸一摸师: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请几位同学来摸一摸,谁愿意来试一试?(请生到台前来)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生:玻璃杯、玩具轮胎)我接着问:能告诉大家,你在摸的时候是怎么知道是这样东西的呢?(生:玻璃杯的表面很光滑,轮胎的表面比较粗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每件物品都有漂亮的纹理,而且各不相同,加上自己的感觉,就能准确地猜出来。既然大家有这么好的感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感觉肌理》。
出示课题《感觉肌理》二、新授:1、师:找找看,我们周围都有哪些物体,用手摸一摸,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贝壳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桌子很光滑,玉米、花生、、、、、、)出示课件:肌理概念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每个物体都有粗细不同的纹理,这就是肌理。2、课件出示图片师:肌理可以通过视觉或触觉感受到。看一看,通过视觉去感受。瞧,这干裂的土地,还有这不规则的梯田形状,这些肌理图案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冲击,这就是视觉肌理。摸一摸,通过触觉去感受。同学们在操场上摸到大树干表面粗糙,还有大理石的表面光滑。这就是触觉肌理。3、感受自然肌理师: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有着丰富的表面肌理特征。请欣赏自然界中的肌理。(播放课件)4、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自然肌理的奥妙之处,还可以用肌理来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生:想)播放课件:范作秋意遐想姐姐5、师:欣赏了几幅作品,我们知道利用物体肌理可以创造非常美丽的画面。那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什么方法做出来的吗?(小组讨论:分发作品到各组)
小组汇报:用粘贴的方法、拓印的方法,材料有毛毛草、麻袋、鸡蛋壳、毛线绳等。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总结的也很全面。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物体肌理拼贴组合画面,也可以运用拓印的方法留下肌理图案。出示课件:总结多种拓印的方法,以及丰富的材料。2、师:肌理作为一种具有特质美感的绘画语言,被艺术家们广泛应用。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大师的作品!师:这是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泼彩画。在他的作品中,运用水墨的肌理变化,让我们感受“彩墨交融、淋漓酣畅”的艺术美。这幅画是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在这幅趋于抽象的画上,线条和色彩成为画中独立的要素,画面中飞舞跳跃的形状及饱满绚丽的色彩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师:欣赏了大师的作品,相信会带给大家更多的创作灵感!3、作业提示:尝试运用多种方法,选取2~3种材料创作作品。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伴随美妙的轻音乐作画,课件循环播放学生作品。四、作品展示生生互评,师生共评。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用我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这么多奇特美丽的肌理效果,希望在课后大家能够寻找发现更多地肌理美。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