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主要以老师的讲授为主,作为“言说者”的传统形象出现,创造论从史出、史料实证的教学氛围,选取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讲述,并结合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解读复杂的历史现象,形成学生的历史意识以及历史思维方式,即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如何具备历史知识以及如何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有助于学生用新的人文精神和智慧,迎接当下社会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空前变革带来的挑战。二、教材分析该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中第三个课程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春秋时期这一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在这一时期,突出的表像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而深层次的变化则是,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显著提高,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西周制度逐渐瓦解:宗法制被破坏,诸侯崛起与大夫专权;分封制瓦解。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的内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三部分内容是因果相连的递进关系。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主要讲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后两者主要讲上层建筑的政治制度变化1
对政治局面的两个突出影响:一方面是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是诸侯争霸。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能科学地阐释和理解这一现象。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学历史,活泼好动,愿意回答问题,但知识储备较少,缺乏历史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课开始进入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典型的历史分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牵涉的诸侯国、人物比较多,学生容易混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浅出,可以通过适量的图文等资料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逐步养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打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民族交融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品质和用联系、辩证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通过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一起社会转型,认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树立发展生产力的观念。通过霸业兴替的探究,认识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对国家生存和大国崛起的意义。五、教学重难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王室衰微是本课的难点。诸侯争霸是本课的重点。六、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早期国家的发展,了解周朝因为都城的迁移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历史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引导学生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定位,逐步形成“时空观念”。其次围绕着春秋时期的变化展开,通过图片以及相关文字史料,让学生对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经济发展概况作一个大致了解,逐步做到“史料实证”。再进一步引出在经济领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政治、社会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通过表格对比、课文讲解以及史料分析渗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最后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春秋时期的霸主,并且通过史料分析春秋争霸带来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逐步能够“历史解释”。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呈现课程标准。温故知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周3
王室与诸侯国的关系如何?◎讲授新课:利用时间轴梳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间跨度和名称由来。(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呈现材料:“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即铁)以铸锄、夷、斤、劚,试诸壤土。——《国语·齐语》”结合材料讲述: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在各诸侯国中,最早大量生产和使用铁器的应是齐国,这则材料是史书关于使用铁器进行农业生产的最早记载。呈现材料:“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位叫冉伯牛名耕,还有一位叫司马耕字子牛,当时晋国还有一位大力士叫牛子耕。——《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结合材料讲述:出现的人名可以看出,牛耕在春秋时期已成为常见的事物。呈现图片:4
结合图片讲述:铁器、牛耕的使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划时代意义,是人类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工具时代——铁器时代。请思考问题: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对当时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使得在原来公田外,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小结: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2.手工业。呈现材料:“(齐国)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汉书·地理志》”结合材料讲述: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手工业和商业。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之物”等高档精细丝织品,不仅做到了国内“人民多文采布帛”,能够充分自给,而且大量输出畅销各地,《史记》、《汉书》称道齐国的纺织品“冠带衣履天下”。小结: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呈现材料:“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要引起货币的改革。西周以前使用的主要是贝币,金属货币为数甚少……从东周开始,用作货币的铜铲、铜刀,形体都变小变薄,而成为专职的货币。铜铸币的大量出现,从春秋晚期开始。——陈振中《东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历史作用》”结合材料讲述: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商品生产增加,手工业各部门之间,工农业之间产品相互需求扩大,交换频繁,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必5
然要引起货币的改革。小结: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瓦解。导入:呈现图片:结合图片讲述:勾践剑与夫差矛的出土发现,为讲述诸侯纷争做铺垫,呈现材料:“西周时,天子要到各诸侯国视察,称为“巡狩”;诸侯定期要到王都朝见天子,称为“述职”。而到了东周,巡狩礼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缺少了诸侯的朝聘纳贡,王室财政枯竭,甚至连天子死后都无力办理丧葬仪式,不得不违背“天子不求私财”的祖训,多次向诸侯“告饥”“求金”“求车”,乞求诸侯的资助。——《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结合材料讲述:周王作为天下共主不受诸侯尊崇,各诸侯国几乎都成为独立的政权。实力强大的诸侯实际上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形成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2.周王室势力大减。呈现表格:请阅读课本P30,回答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几方面?参考答案:1.分封制瓦解2.周王室势力大减3.诸侯6
崛起,竞相称霸。请完成教材P32课后活动1.参考答案:答: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3.诸侯崛起,竞相争霸。请完成教材P30材料分析。参考答案:答: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局面。小结: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即分封制的逐步瓦解,周王室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的崛起。(三)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呈现地图:请观察地图,说一说春秋时期主要霸主有哪几位?参考答案: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请思考:齐桓公首霸诸侯的原因。参考答案:1.地理上近海,有鱼盐之利,工商业发达2.任用管仲为相,采纳其建议,使国家实力大为增强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简介管仲生平。呈现材料:“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相号召,纠合诸侯26次,有派兵为周王平定王室内乱,……甚至召集诸侯派军队帮助周王戍守周边,使免受夷戎骚扰,成为‘攘夷’事业的实7
际领导者。于是,周王授以‘侯伯(霸)’封号,使齐成为名正言顺的‘霸主’。……齐桓公的手法后来被其他强国效仿。——刘高远《先秦‘攘夷’使命与‘尊王’观念》”“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五霸,桓公为盛。——《孟子·告子下》”结合材料讲述: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口号组织中原各国抵御戎狄等部族的侵扰,在历史上是有功绩的,并受到孔子和孟子的肯定,这种手法后来被其他强国效仿。请思考:为什么在争霸过程中,诸侯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参考答案:1.周王室虽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旗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族诸国,打着“攘夷”旗号充当保护者角色,能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呈现材料——成语典故“问鼎中原”:“楚庄王行军经过洛阳的时候觐见周天子,第一句话就问周王室九鼎的轻重大小。九鼎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显然是挑衅周王的权威,周天子对他非常不满,却又无可奈何。——《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并请同学们在课后再查找出于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比比看谁找到的更多?2.争霸战争的影响。呈现材料:“公元前595年,楚庄王争霸,围攻宋国,造成宋国民众‘易子而食,析骨而炊’的8
惨象(《左传·鲁宣公十四年》)……诸侯争霸不仅使人民群众惨遭屠戮,而且无穷无尽地加重人民的负担。大国重征暴敛,徭役繁重……诸侯争霸无论其对大国还是对小国,都造成了“民苦不堪”的悲惨遭遇。——周鼎初《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作用异议》”结合材料讲述: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绵延不绝的战争给各诸侯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易子而食,析骨而炊”意思是当粮食柴草断绝的时候,百姓交换孩子当食物吃,剖了尸骸当柴烧煮这个食物,形容在战争中人民极其悲惨的生活。请思考问题:请完成教材P31问题思考,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呈现材料:“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文物春秋战国史》”“诸侯国在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辖地,吞灭了周围的戎狄部族。这些地区的戎狄部族,迅速与华夏文化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员,对华夏文明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简明春秋史》”参考答案: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利: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又促进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的戎、狄、9
蛮、夷等少数民族的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小结:春秋争霸一方面使得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请思考:关于春秋霸业兴替的探究,对我国在当代的国家生存和崛起有何启示?(提示语: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四)课堂小结呈现小结结构图:春秋时期,因为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社会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春秋时期也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西周的分封制遭到破坏、甚至瓦解,王室地位一落千丈,引起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虽然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局部统一。(五)答疑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最主要是因为()A.分封制的推行B.百家争鸣的活跃C.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D.合众连横的开展10
解析: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百姓努力为自己干活,私有意识明显加强。“公作则迟”“分地则速”出现在奴隶制解体、封建制初步形成的时期。注意对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的影响的准确识记。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时间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C.青铜农具-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解析:着重在对生产工具发展过程的理解,打制石器是北京人属于的工具,磨制石器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时期使用的工具,青铜农具是商周时期的工具,铁制农具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工具,尤其铁器、牛耕使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划时代意义,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铁器时代。由此可以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八、教学评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2.《左传》记载:“王(周桓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这一记载反映了A.周桓王强大B.周王室衰微C.诸侯争霸D.郑伯要当霸主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11
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指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4.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是为了维护周王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材料二: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1)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一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2)当时还有一种什么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上述生产工具的使用与推广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九、板书设计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2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铁器牛耕的出现、精耕细作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的发展3.商业:出现了很多商业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使用更多二、王室衰微1.分封制瓦解2.周王室势力大减3.诸侯崛起,竞相争霸三、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战争2.争霸战争的影响十、教学反思本课因为是线上录课,主要由老师讲述,缺乏一定程度上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所以活动设计较少,主要集中在呈现文字、图片、地图等材料,以这些为辅助把握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力求做到思路逻辑清晰,在计划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且各个环节中衔接自然。由于单一的讲授,课堂设计缺乏新意和趣味性,缺乏学生即时的反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是否到位不能确定,对于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基础阶段。由此辐射到线下教学,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体如下:第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预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第二,要注意材料的选取,尽可能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第三,增加多维度13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多鼓励和肯定。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