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新课标下要以学生为根本,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此这一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对比,让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课的板块结构为:“原始农业的发展”、“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第一个子目同第二、三个子目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二个子目与第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原始农耕时代距今久远,许多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发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灵活多样地组织材料进行1/9
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四、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和原始农业的生产。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能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北方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和《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能形象地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能弄清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能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五、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农耕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相关历史概念。六、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对远古人类的知识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2/9
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历史图片、阅读教材来分析归纳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最后用表格的方法来归纳分析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表格学习法。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北京人的平均寿命和半坡人的平均寿命,提问学生为什么半坡人的平均寿命可以延长。教师概括寿命延长的原因较多,其中稳定食物来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帮助人类获得稳定食物来源就是农业的出现。(二)新课探究1.原始农业的发展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等问题。(1)聚落展示《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指出不少地区的远古居民走出了洞穴,来到平地建造房屋,展示《兴隆洼遗址聚落图》。(2)农作物种植展示《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和考古发掘出的水稻、粟和黍图片,提问学生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总结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从主要依靠采集狩猎,变为主要依3/9
靠农作物种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3)磨制石器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和半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器,提问学生二者的区别是什么。教师总结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半坡、河姆渡使用的是磨制石器。(4)家畜饲养展示兴隆洼遗址发现的人猪合葬墓,这两只猪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已经经过人工驯化,此时已出现家畜饲养。出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设问: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河姆渡居民的生活介绍河姆渡遗址的位置、年代,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梳理。出示河姆渡房屋、木结构水井、水稻、猪纹陶钵、狗骨、猪下颌骨、水牛头骨、骨耜、陶鼎、骨哨等4组河姆渡遗址文物图片,由学生进行探究,提取历史信息,进行合理推论。概括出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的发展状况。运用考古图片识读方法,探究分析河姆渡水井,认识干栏式房屋的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表格汇总“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1)聚落——干栏式建筑展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提问学生房屋的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教师总结房屋为底部架空的干栏式建筑,之所以这样修建与长江4/9
流域气候有关。(2)农作物种植展示河姆渡人种植的人工栽培水稻照片,提问学生河姆渡人栽培人工栽培水稻的原因。教师总结水稻更适应当地气候。(3)生产工具展示河姆渡发现的骨耜与磨制石器,总结河姆渡人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4)家畜饲养展示猪骨、狗的下颚骨和圣水牛头骨。(5)陶器制作展示河姆渡出土的陶器。小结:出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状况表,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填写。3.半坡居民的生活对比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明,介绍处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明位置、年代,指导学生进行笔记梳理。播放《半坡原始居民》视频,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并结合书本知识,归纳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出示半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表,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填写。展示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复原图,提问学生房屋的特点及这样修建的原因。教师总结半坡房屋最大特点是半地穴式,之所以这样修建是与自5/9
然环境气候密切相关。4.活动探究探究一:展示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对比表,提问学生二者生产生活有哪些共性。教师总结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石器和聚落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二:展示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对比表,并引导学生简单对比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找出河姆渡和半坡文明的差异。设问: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别?说明了什么?探究三:指出二者距今年代久远,提问学生在缺乏文字记载的前提下,我们是如何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教师总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5.课堂小结八、教学评价6/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长江、黄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A.交通便利,商业频繁B.地形多变,易守难攻C.土地肥沃,适宜农耕D.水流湍急,水能充足2.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约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A.半坡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3.下列最能够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粟的种植B.水稻的种植C.玉米的种植D.小麦的种植4.下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工具反映了当时骨耜A.采集狩猎B.农业初兴C.聚族而居D.贫富分化5.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出现④磨制石器使用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9
材料:请回答:(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他们已经会种植什么农作物?(2)图二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他们已经会种植什么农作物?(3)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重点,所以通过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教材来分析归纳,最后用表格的方法来归纳分析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表格学习法。第二步就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8/9
采用对比探究的方式对表格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来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这种设计简单明了,在实际教学中可操作性强,课堂效果较好。不足之处就是趣味性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融入一些学生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