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案

ID:1256201

大小:841.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11-16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由其他人代替。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①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②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2)有效教学理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③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二、教科书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位于9年级上册第3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的第3课,城市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导致了庄园的衰落与瓦解,逃离庄园的农奴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或教堂附近定居下来形成城市,城市为摆脱庄园主的统治通过赎买和武装斗争的方式走向争取自治的斗争;城市自由和自治的获得,刺激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和对文化教育的需求,从而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大学在国王和主教的支持下取得了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和教育自主权。所以本课上接第8 课《西欧庄园》,下启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地位非常重要。三、学情分析中世纪距今较远,因此,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不容易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学习。同时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学习,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宽度和学习能力,并且已经学习过《西欧庄园》,为本节课城市的兴起的学习准备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四、教学目标1.通过探讨城市兴起的原因、西欧早期大学的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2、借助时间轴、中世纪城市示意图,帮助学生形成欧洲上古史和中世纪历史的时空观念;3.运用文字、图片资料分析新兴城市的特点、大学自治地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4.借助史料,通过对中国北宋开封与同时代伦敦的城市规模的对比,让学生直观感悟到古代中国的发达繁荣,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的家国情怀。五、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古代欧洲时间轴”,指出,历史学家把欧洲古代历史以公元476年为界,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两段,公元476年前的历史也被称为“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公元476年至公元1500年前后这段历史称为“中古史”。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从476年-1500年期间这段历史被史学家成为“中世纪”,这段历史发生了什么?它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从而导入新课的课题。设计意图: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新课学习】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板书:(一)早期城市的衰落资料展示:教师提问:教师讲解: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长达400年的时间里,罗马时代的许多城市变成废墟,90%的人也都住在庄园,只有10%的人住在城市。那什么时候城市又重新恢复兴起?原因都有哪些呢?板书:(二)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资料展示:(中世纪庄园中的农奴——城市中的手工业者——1300年左右的伦敦)提示:10世纪开始,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产品的增加,剩余产品的多,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问题思考: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时间:从10世纪起原因:1.西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2.商业贸易发展;3.人口增长。结果: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图片材料中分析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史料实证能力。板书:(三)新兴城市的特点资料展示:(中世纪城市示意图——中世纪伦敦人口资料——北宋开封人口资料)教师提问:这些新兴城市有什么特点?提示: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 规模很小,人口较少。问题思考:新兴城市的特点?交通便利规模小、人口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图片材料中分析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板书:(四)城市的自由和自治过渡:由于城市一般都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就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户一样履行义务。但是,城市毕竟不同于庄园。那领主的做法会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吗?资料展示:教师提问:琅城人民争取自治的方式?获得自治的标志?提示:(1)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3)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问题思考:在自由城市里,市民和领主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但是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领主的控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注重使用教材中材料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素养。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板书:(一)获得途径资料展示:教师提问:如何理解“城市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提示:(1)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2)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3)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农奴离开庄园成为城市居民了,庄园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所以城市的兴起起着瓦解封建制度的作用。板书:(二)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分化提示:(1)按照惯例,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2)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3)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4)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教师提问:市民阶级中分化出了哪些人?从中逐渐产生了什么新的阶级?提示: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富商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问题思考:如何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提示: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领主或者国王手中获得特许状。自由城市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其中有些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习内容更加清晰、便于记忆和理解。三、大学的兴起板书:(一)西欧早期大学的形成资料展示:行会图片、中世纪大学图片、教材相关史事教师提问:城市的手工业者能否随意增加人手,扩大生产规模?在利益受到侵犯时,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提示:为了避免同行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而组成行业自治组织。问题思考:大学的最初含义是什么?提示:(1)最初的大学与中世纪时期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行会组织。(2)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辨行会图片判断行会代表队行业。然后将判断的方法迁移,出示教材中中的“相关史事”,从而将大学的兴起与城市的发展联系起来,并由此过渡到新的内容——大学的兴起。板书:(二)大学的自治地位资料展示:1515教师提问: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提示: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 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问题思考:国王和教皇对待教育的态度怎样?提示:国王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教师提问:你对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课程设置有何看法?提示:(1)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2)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大学兴起的学习,引导学生意识到经济基础的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引申到当前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时文化强国的建设上来和教育改革上来。【课堂小结】资料展示:出示时间轴教师讲解:随着成产力的提高,促进了中世纪西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居民在争取自由与自治的过程中形成城市居民,城市居民不断分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为了自身的需要,对文化教育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开展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在设计中贯穿了学生主体,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能够围绕重点和难点展开设计;在教学实施上借助多种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训练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有趣味,是本节课应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备注:①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山西: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②③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G].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第26,268,247,123,223、286页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