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设计并进行实验,测定液体、固体的密度。2.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应用。3.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经历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全过程。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通过测石块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查密度表进一步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让学生经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硬币密度的实验过程;运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解题过程中,注意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公式的物理意义。课前准备天平、量筒、硬币、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猜一猜,这枚硬币是用什么金属制造的?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2.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这个不规则石块的体积?4.现有一大卷细铜丝,如果不拆开,你能测定出它的长度吗?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学查密度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通过查密度表,了解一些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阅读密度表并思考:(1)金、铜、铁、冰、水银、水、氩、氮的密度各是多少?它们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2)金与铜、冰与水、氩与氮相比较,哪种物质的密度大?(3)从表格中,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二)测物质的密度1.测硬币的密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活动。
思考:(1)根据密度公式,要测量硬币密度,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2)硬币的质量怎样测量?硬币的体积怎样测量?(3)你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4)你在实验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小误差?2.求质量问题: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讲解:由密度公式ρ=,可以得出m=ρV,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完成练习:(1)1m3的铁的质量是多少?(2)0.1dm3的酒精的质量是多少?(3)估算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是多少kg?3.求体积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就可以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求物体的体积。(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当,请估算一下你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三)课题讨论1.组织活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讨论测量小石块密度需要的器材、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列出测量表达式。)师生共同总结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小石块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小石块的密度ρ=mV2-V1。(学生分组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2.组织活动:测量盐水的密度(讨论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列出测量表达式。)师生共同总结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适量盐水的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的密度ρ=m-m1V。(分组实验,交流测量结果.)小结1.测定固体、液体的密度。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板书设计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原理:ρ=m/v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矿石,细线三、实验步骤:1、测量矿石的密度(1)称量矿石的质量m(3)测量矿石放入前水的体积V1(4)测量矿石放入后水的体积V2(5)计算出矿石的体积V(6)计算出矿石密度ρ=m/v2、测酱油的密度(1)测量烧杯和酱油的质量m1(2)倒入量筒中一部分酱油后,测量烧杯和杯内剩余酱油的质量m2(3)计算出量筒中酱油质量m=m1-m2(4)测量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6)计算出酱油的密度ρ=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