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实数【教学目标】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逐次逼近法”这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难点: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回顾书本知识,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分类,既然在1与2之间就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为如果是分数的话它的平方也应是分数,也就是说不是有理数,但由此题可知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出现矛盾以后,本课以为例,从开始,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2、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布料销售店的售货员,假设我要买剪米布,你将会给我剪多少比较合适?学生能从图3-2中估计在1与2之间,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合作学习:根据1<<2,确定√2=1.…确定小数点后第一位数计算1.12,1.221.32,1.42,1.521.42=1.96<21.52=2.25>2就不必再算下去了,很明显1.4<<1.5.也有学生可根据以往经验马上由1.42=1.96<21.52=2.25>2得到1.4<<1.5.根据以上得:=1.4…再求下一位,计算1.412,1.422等=1.41…到此为止,能解决上面问题,大约剪1.4米或1.41米就可以了.继续探索特征,得到无理数概念.\
以上得到的1.4,1.41仅是的近似值,究竟是多少?在解决此问题后,又出现了新疑点.这样激发学生沿着以上思路继续合作学习,结合书本P72的表格,探索特征.再问:通过以上的探索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体验到了什么?学生能在对有理数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知道确实不同于前面所学的有理数,总结的特征:无限、不循环,得到无理数的概念.(以上学生合作探索特征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无理数是怎样一个数,同时掌握求无理数近似的方法.)3、说出无理数,巩固对无理数的理解掌握用有理数逐步逼近无理数,从而求出无理数近似值的方法.讲述故事,介绍无理数的来历师问:当你们看到“有理数”与“无理数”这两个词时,你们的第一感觉是怎么理解的?有生会答:“有道理的数”与“无道理的数”.21·世纪*教育网(教师简单说明无理数的来历,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问:听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他们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的难点.4、例题精讲例把下列实数表示在数轴上,并比较它们的大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