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1.具有外套膜,贝壳退化,遇到敌害时能喷出墨囊里的墨汁掩护逃生的动物是( )A.蜗牛B.石鳖C.乌贼D.蟹【考点】M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被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解答】解:乌贼遇到敌害时,从墨囊中喷出墨汁,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故选:C。【点评】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2.下列不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海蜇B.海星C.海葵D.水母【考点】M5: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解答】解:海葵、水母、海蜇的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有两胚层,属于腔肠动物;海星属于棘皮动物。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特征来判断动物的类别。3.利用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的水摄取食物并进行气体交换的动物是( )A.河蚌B.草履虫C.水螅D.龙虾【考点】M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
万多种;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被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解答】解: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贝壳有保护作用,用足运动,用鳃呼吸,由入水管进水,由出水管出水,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双壳类动物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中主要完成呼吸。故选:A。【点评】掌握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关键。4.下列动物不具有外骨骼的是( )A.蜘蛛B.黏虫C.小龙虾D.穿山甲【考点】MG: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解答】解:ABC、蜘蛛、黏虫小龙虾、都是节肢动物,体表都有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ABC不符合题意;D、穿山甲是哺乳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甲,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5.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形体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考点】MG: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的特点:(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2)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家兔用肺呼吸。(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解答】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是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①用气管呼吸可将氧气直接送达组织细胞,增强了呼吸能力,为蝗虫的陆上飞行运动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保证,①正确;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使蝗虫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使其取食范围扩大,有利于陆地生存,②正确;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适于陆地干燥的生活环境,③正确;④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⑤皮肤裸露,不是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特点,④⑤错误。因此,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①②③。故选:C。【点评】掌握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是关键。6.下列关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陆生脊椎动物B.所产的卵都有卵壳C.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D.蝮蛇属于两栖动物,大鲵属于爬行动物【考点】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1:类比推理;463: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外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着。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A、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两栖动物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A错误;B、爬行类能产有卵壳的大型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卵外没有卵壳保护,B错误;C、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C正确;D、蝮蛇属于爬行动物,大鲵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注意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的判断动物类型。
7.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A.扬子鳄B.龟C.蟾蜍D.蛇【考点】MH: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1:类比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判断,可以从两栖动物的概念来解答。【解答】解: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又称娃娃鱼)为代表,而扬子鳄、龟、蛇属于爬行类。故选:C。【点评】关键同时满足幼体和成体的两个条件的动物才是两栖动物。8.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②完全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④⑤【考点】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类的生殖以及幼体的发育都脱离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故①②③是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故选:B。【点评】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9.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开始于爬行动物,最主要是因为爬行动物( )A.有较复杂的肺B.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更灵敏C.体表有覆盖物(甲,鳞片等)可有效防止水分蒸发D.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考点】MI: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专题】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古代的两栖类又进化为爬行类,某些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其中鱼类和两栖类的生殖发育都离不开水,而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解答】解: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其中爬行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最主要是因为爬行动物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选:D。【点评】熟知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动物具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呼吸方式和生殖发育特点。10.海豚、海狮为观众朋友们进行顶球、转呼啦圈等表演,这些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C.取食行为D.帮助行为【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解答】解:动物园里的海豚做顶球表演,是海豚经过训练后产生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故选:B。【点评】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主要从获得时间和途径上区别。11.下列对于躯体运动的形成说法错误的是( )A.骨骼肌的收缩为运动提供了动力B.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C.躯体运动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D.参与每一个运动的骨骼肌都是一块【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专题】类比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解答】解:骨骼肌收缩,才能牵动骨围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A正确;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B正确;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在运动时,骨骼肌都是由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C正确;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在运动时,骨骼肌都是由两组或多组相互配合进行活动,D错误。故选:D。【点评】明确运动时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时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B.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C.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D.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生物的分类。【分析】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解答】解: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A错误;鯽鱼体色的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是一种保护色,B正确;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动,C正确;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D正确。故选:A。【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13.人体内长骨的结构包括( )A.骨膜、骨质、骨髓B.骨膜、骨松质、骨密质C.骨膜、红骨髓、黄骨髓D.骨膜、骨髓、骨髓腔【考点】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类比推理;动物的运动系统专题。【分析】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骨质包括骨密质、骨松质。【解答】解:关于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可以绘制如下知识结构图:从知识结构图中,很明显就看出骨是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的;长骨的管状结构,就象是人骑的自行车大梁一样,轻便而又牢固,其结构与人的运动功能是相适应的。故选:A。【点评】对于本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绘制知识结构图来记忆。知识的形象化,一个是便于记忆,另一个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理解。14.在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能够填在阴影部分的一项是( )A.生来就有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与遗传物质有关D.不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考点】H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专题】33:归纳推理;45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出生以后才有的,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A错误;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是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不学而会的本能,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B错误;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此部分可以表示为与遗传因素有关,C正确;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都能适应环境,利于生存和繁衍后代,因此不可以写在阴影部分,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5.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孔雀开屏B.候鸟迁徙C.蜘蛛结网D.老马识途【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解:ABC、孔雀开屏、候鸟迁徙、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C不符合题意;老马识途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因此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16.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B.帮助植物传粉C.制造有机物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多样性。【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综上所述,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故选:D。【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17.果树开花季节,果农往往要在果园里放养蜜蜂。这对果树的意义( )A.帮助传粉B.促进物质循环C.消灭害虫D.维持生态平衡【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多样性。【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以花蜜、花粉为食,采花粉时可以将花粉粘在身上,去另一朵花上采花粉时身上的花粉会落在雌蕊的柱头上,顺着花粉管进入子房,完成传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果树开花季节,果农往往要在果园里放养蜜蜂,这对果树的重要意义是帮助果树更好传粉。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符合题意。C.蜜蜂以花蜜、花粉为食,不可以消灭果树的病虫。该选项的说法是错的。D.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二、解答题(共9分)18.我国河北省北部地区,曾经在麦收时节,据统计,每公顷麦田约有750﹣1500只青蛙,一只青蛙一天可食20﹣200只害虫。因此,依靠这种天然的“除虫剂”,基本上可以控制害虫,保证小麦的收成。近年来,由于有些人大肆捕捉和食用青蛙,该地区青蛙几乎濒于绝灭。结果害虫大肆繁殖,造成小麦等农作物减产。后来使用农药,产量获得一些恢复,但随后继续大量减产。(1)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其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 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 。由此说明动物在 中起着重要作用。(2)举例消灭害虫的方法,并说明利弊。【考点】M8: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专题】152: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33:归纳推理;471:生物的分类.【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包括①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解答】解:(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可知,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环境。由此说明各种动物在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2)“以药治虫”和“以蛙治虫”;农药可以快速消灭害虫,但会造成环境污染;青蛙的引入效果比较缓慢,但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不能;直接或间接;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生态平衡;(2)“以药治虫”和“以蛙治虫”;农药可以快速消灭害虫,但会造成环境污染;青蛙的引入效果比较缓慢,但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点评】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无论多强,也总是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