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1.5.2 边角边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1.5.2 边角边

ID:1257033

大小:744.5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2-11-1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2课时边角边1.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画图、操作、实验等教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重点)2.会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3.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解决线段或角相等问题.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留了这样一个思考题,你们思考好了吗?问题导入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三组对应相等的元素(边或角),那么会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这时,这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有四种情况:两边一角、两角一边、三角、三边.新课引入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这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一角,那么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每一种情况得到的三角形都全等吗?“SAS”判定三角形全等问题情境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夹在两条边的中间,形成两边夹一角;另一情况是角不夹在两边的中间,形成两边一对角.新课讲解1 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时,应分为几种情形讨论?边-角-边边-边-角AAA'A'BB'BB'CCC'C'第一种第二种新课讲解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试画一个三角形,使这两条线段为其两边,这个角为这两边的夹角.步骤:1.画一线段AB,使它等于4cm;2.画∠MAB=45°;3.在射线AM上截取AC=3cm;4.连结BC.△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做一做比一比:大家所画的三角形都全等吗?试一试,换两条线段和一个角,是否有同样的结论.新课讲解 下面用叠合的方法,看看你和你同伴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可以完全重合.ABCDEF全等新课讲解 在△ABC和△A′B′C′中,∴△ABC≌△A′B′C′(SAS).文字语言: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知识要点“边角边”判定方法几何语言:AB=A′B′,∠A=∠A′,AC=A′C′,ABCA′B′C′必须是两边“夹角”新课讲解 CABDE例1如图,已知线段AC、BD相交于点E,AE=DE,BE=CE,求证:△ABE≌△DCE.∵AE=DE(已知),∠AEB=∠DEC(对顶角相等),BE=CE(已知),∴△ABE≌△DCE(SAS).证明:在△ABE和△DCE中,典例精析新课讲解 例2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C·AEDB分析:如果能证明△ABC≌△DEC,就可以得出AB=DE.由题意知,△ABC和△DEC具备“边角边”的条件.新课讲解 证明:在△ABC和△DEC中,∴△ABC≌△DEC(SAS).∴AB=D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C=DC(已知),∠1=∠2(对顶角相等),CB=EC(已知),C·AEDB12归纳: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常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解决.新课讲解 如图,已知两条线段和一个角,以长的线段为已知角的邻边,短的线段为已知角的对边,画一个三角形.ABCDEF2.5cm3cm45°45°3cm2.5cm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即“边边角”对应相等或SSA),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做一做2.5cm3cm45°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画的三角形进行对比,所画的三角形都全等吗?此时,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种?比一比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方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如图,直线l垂直平分线段AB,P1、P2、P3、…是l上的点,请你量一量线段P1A、P1B、P2A、P2B、P3A、P3B的长,你能发现什么?请猜想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之间的数量关系.ABlP1P2P3P1A____P1BP2A____P2BP3A____P3B===新课讲解 猜想:点P1、P2、P3、…到点A与点B的距离分别相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能验证这一结论吗?新课讲解 已知:如图,直线l⊥AB,垂足为C,AC=CB,点P在l上.求证:PA=PB.证明:∵l⊥AB,∴∠PCA=∠PCB.又AC=CB,PC=PC,∴△PCA≌△PCB(SAS).∴PA=PB.PABlC验证结论新课讲解 例1如图,在△ABC中,AB=AC=20cm,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交AC于D,若△DBC的周长为35cm,则BC的长为()A.5cmB.10cmC.15cmD.17.5cm典例精析C新课讲解 解析:∵△DBC的周长为BC+BD+CD=35cm,又∵DE垂直平分AB,∴AD=BD,故BC+AD+CD=35cm.∵AC=AD+DC=20cm,∴BC=35-20=15(cm).故选C.方法归纳: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实现线段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求出未知线段的长.新课讲解 1.如图,AC=BD,∠CAB=∠DBA,求证:BC=AD.ABCD证明:在△ABC与△BAD中,AC=BD∠CAB=∠DBAAB=BA∴△ABC≌△BAD(SAS).(已知),(已知),(公共边),∴BC=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随堂即练 2.小兰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其中∠EDH=∠FDH,ED=FD,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桌进行交流.EFDH解:能.在△EDH和△FDH中,ED=FD(已知),∠EDH=∠FDH(已知),DH=DH(公共边),∴△EDH≌△FDH(SAS).∴EH=FH(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随堂即练 3.已知:如图,AB=DB,CB=EB,∠1=∠2,求证:∠A=∠D.证明:∵∠1=∠2(已知),∴∠1+∠DBC=∠2+∠DBC(等式的性质),即∠ABC=∠DBE.在△ABC和△DBE中,AB=DB(已知),∠ABC=∠DBE(已证),CB=EB(已知),∴△ABC≌△DBE(S.A.S.).∴∠A=∠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A2CBDE随堂即练 4.如图,点E、F在AC上,AD//BC,AD=CB,AE=CF.求证:△AFD≌△CEB.FABDCE证明:∵AD//BC,∴∠A=∠C.∵AE=CF,在△AFD和△CEB中,AD=CB∠A=∠CAF=CE∴△AFD≌△CEB(SAS).∴AE+EF=CF+EF,即AF=CE.(已知),(已证),(已证),随堂即练 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注意:1.已知两边,必须找“夹角”;2.已知一角和这角的一夹边,必须找这角的另一夹边课堂总结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