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体一、教材分析:“单细胞生物体”是七年级上册中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所在本章学的是“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前面学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了多细胞生物体的构成,通过前几章的学习,还了解了生物体相应的生理特征。而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的知识及多细胞生物体的特征,来探究单细胞的生物体具有生命的特点。因此本节教学难度不大,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逐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本章知识点很容易理解。二、教学目标:1、能识别草履虫是形态结构和和生理特点。2、说出单细胞的生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3、运用观察的方法,说出草履虫的各部分生理功能。4、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5、尝试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完成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探究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单细胞生物体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草履虫的结构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却能通过一个细胞完成各项生理功能,与多细胞生物体的某一个器官只能完成某一项生理功能的特点不同。难点: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因为: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关于动物生理的实验,学生往往很兴奋,急于操作看实验现象,而对于对实验中深层次的问题,如设计思路、操作要领、结果分析等缺乏冷静的思考。因而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指导。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实验分析。六、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糖,盐,滴管。七、教学过程:活动(一):复习提问:4/4
(师)分别说出多细胞动物和多细胞植物的结构层次。(生)思考,回答。目的:区分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师)动物各系统的功能(生)思考,回答。目的:引出多细胞动物所具有的生理活动。(师)单细胞生物能否完成其功能。(生)思考,回答。目的:引入单细胞也能构成生物体。活动(二)创设情景:播放小球藻的图片和赤潮的视频,指出这是些单细胞的植物体,引入单细胞也能够成动物体。活动(三):整体探究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探究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思考为什么要在培养液中放棉花纤维?(生)描述草履虫生活环境和形态。师附板书。(师)展示的幻灯片中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片。提出问题:如何证明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生物体?关于这部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多细胞的生物体的生理功能,逐步启发,也可以和单细胞的植物所对比,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来证明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体。(生)小组讨论、交流。作出假设:1、身体结构是一个细胞。2、具备一般动物具有的各项生理活动:呼吸,消化,运动,排泄,生殖,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合作探究:1、(师)引导学生结合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草履虫结构及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图片描述其结构。(生)观察,交流,总结。目的:能说出草履虫的单细胞结构。回忆动物的细胞结构。4/4
2、(师)联想多细胞动物具有的生理功能,观察草履虫的身体有哪些结构,思考如何判断草履虫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生)讨论,探究,总结。目的: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培养同学之间合作学习探究的精神。3、学生活动: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总结实验结论。(师)点明实验要点。注意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原则。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合作探究的精神。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草履虫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并板书总结:草履虫是单细胞的生物体,并能完成各项生理功能。目的:培养学生及时总结、整理知识要点。活动(四):知识拓展。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目的:关注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师)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生)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师)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师)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生)积极发言。八、板书设计:单细胞生物体一、草履虫1、身体结构:一个细胞。2、生活环境:有机物丰富的水中,3、草履虫能完成的生理功能及结构。4/4
纤毛运动口沟摄取食物食物泡消化食物胞肛排出食物残渣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废物排出废物呼吸细胞膜生殖(分裂生殖)细胞核4、草履虫具有应激性。二、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九、教学反思1、观察草履虫的形态时,由于限制了草履虫的运动,有关草履虫的运动过程观察可能不是很仔细;在探究草履虫的应激性时,需要指导组织好学生设计实验及完成实验。2、在研究草履虫的生理功能时,消化呼吸及用动画来演示生殖的过程,学生们都很容易理解,但是学生们还没有学习人体部分的知识,有关排出废物和食物残渣分不太清,总是出现混淆,需要稍微指出区别。3、本节教学中时,在学生探究草履虫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体时,提示不宜引导过多,浪费时间。否则有关过程性评价较少,不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