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六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目标导引1.通过图文资料,理解土壤及其物质组成。(综合思维)2.通过野外实践活动,掌握土壤剖面。(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运用图文资料,掌握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土壤及其物质组成1.概念:位于地球陆地表层和浅水域底部,由和____________组成,具有一定,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2.组成:矿物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等。最适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的体积组成:土壤矿物质占45%、土壤有机质占5%、土壤空气占20%~30%、土壤水分占20%~30%。有机物质无机物质肥力有机质
二、土壤剖面1.有机质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分为、腐殖质层和。2.淋溶层:因淋溶作用而使土壤物质发生迁移和损失的土层。3.淀积层:土壤积累的地方。4.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凋落物层泥炭层物质原始
三、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包括土壤的养分与酸碱度等。2.生物: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因素。3.气候: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1)影响土壤的状况,进而影响土壤形成的和速度。(2)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风化强度与温度和降水有关,温度越,降水量越,风化作用强度越大。(3)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随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物质基础性质微生物最活跃水热方向高分解升高降低大
【思考感悟】我国东北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提示东北黑土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4.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度、和坡向上。5.时间:表明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过程。6.人类活动(1)可以通过改变某一种成土因素或各因素间的关系,来改变和控制土壤和的方向。(2)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的影响是的。坡度动态发育演化双向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是天然土壤。()(2)成土母质的特性决定了土壤的性质。()(3)南方气候湿热,植被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4)生物对土壤肥力影响小。()(5)陡峭的山坡不利于土壤的发育形成。()×提示我们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多是耕作土壤。√×提示南方气候湿热,植被茂密,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提示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生物对土壤肥力影响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指陆地表层部分B.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理想的土壤是指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的土壤D.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协调程度答案C解析土壤由矿物质、空气、水分、有机质和土壤生物等组成。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程度能够影响土壤的肥力。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据此完成第3~4题。3.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是()A.黑土B.红壤C.水稻土D.寒漠土4.在适宜的日照和湿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的堆积作用B.风力的侵蚀作用C.苔藓类生物活动D.高等植物的生长
答案3.A4.C解析第3题,黑土是在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速度慢的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多。红壤分布区水热充足,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流失,肥力较低。水稻土属于耕作土壤,非自然发育而成。高寒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发育程度较低,因此寒漠土有机质含量低。第4题,岩石发育为土壤需要经过外力的风化作用形成成土母质,并有生物提供有机质。高等植物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难以在成土母质上直接生长,而苔藓类等低等生物生命力较强,可以在成土母质上生长并提供一定有机质,发育为“年幼”土壤。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A.江南丘陵红壤B.青藏高原寒漠土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D.东北平原黑土答案D解析寒漠土、红壤与风沙土有机质含量低,发育程度较差。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问题探究探究 影响土壤的形成因素分析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因黑土层厚度为30~100厘米,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研究表明,东北黑土层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需要400年。由于过度垦殖,近年来黑土出现了肥力退化、土层变薄等问题,拯救东北黑土刻不容缓。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东北黑土形成的气候条件。(2)尝试探究东北黑土土层变薄的主要成因。(3)针对我国东北黑土地区出现的黑土肥力下降的问题,你能提出哪些保护建议?
提示(1)纬度高、气候冷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聚。(2)人类过度垦殖,夏季多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水土流失严重。(3)可采取休耕、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有效措施。
方法突破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1)成土母质与土壤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2)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点笔记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原。
(3)气候与土壤气候是影响土壤形成的基本因素。
(4)地形与土壤地形通过控制成土母质、气候及生物因素,对土壤的发育和特性产生强烈的间接影响。(5)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也是重要的成土因素之一。
知识拓展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应用体验【例题】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
(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C.甲地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2)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势平坦,土层较厚
思维导引
解析第(1)题,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表示的含义不同可知,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甲地比乙地土壤肥力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不同,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第(2)题,乙地淋溶作用弱,说明水热条件差,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B对。全年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A错。地表径流带走物质少,说明径流量小,C错。岩石风化强度小,说明土层较薄,D错。答案(1)A(2)B
素养培优(地理实践力)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的相互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2)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A.地形B.降水C.风力D.洋流
解析由图可知,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率呈负相关。地形、降水、风力都是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洋流与土壤侵蚀无关。答案(1)B(2)D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A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第2~3题。2.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3.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
答案2.C3.B解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推测,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第3题,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故选B。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图1图2
4.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5.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
答案4.A5.D解析第4题,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死亡后的残体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高低密切相关。第5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淋溶层最薄,因此图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其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地区植物大多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淋溶作用相对森林较弱,因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对应图2中的Ⅰ。
6.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其形成和发展受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
(1)结合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可知,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中都有的土壤层是层、层和层。(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植物D.地形(3)(双选)不同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草原土壤出现的地区是()A.内蒙古地区B.江南地区C.潘帕斯地区D.华北地区答案(1)凋落物 腐殖质 淋溶(2)A(3)AC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