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元小结与复习
内容索引构建知识体系整合核心专题拓展综合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
整合核心专题
专题外力作用与地貌、土壤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侵蚀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搬运作用显著,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河流上游地形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2)冰川作用:高山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以冰川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冰碛湖、冰碛垄等。(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外力作用下的常见地貌(1)侵蚀作用
(2)堆积作用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黄土堆积流水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冰川堆积:冰碛地貌4.外力作用与土壤陆地上的岩石经风化作用产生的风化产物,通过各种外力作用形成各种沉积岩。沉积岩随着地壳运动隆起,再次经受风化作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与土壤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流水、风力侵蚀会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风力、流水沉积会使土层变厚,肥力提升。
例1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与甲处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A.中游落差小B.海水顶托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2)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思路导引】第(1)题,中游落差小,河流流速,泥沙易在中游沉积,从而导致入海泥沙,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第(2)题,在水流的强力冲击下,河床岩石不断地坍塌,使瀑布向(填“上游”或“下游”)方向后退并(填“降低”或“抬升”)高度,最终消失。AC慢减少上游降低
拓展综合思维
地貌和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地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常见地貌类型不同地貌类型可作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影响聚落与人口分布;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对农业和工业生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拓展案例】利用贵州大窝凼洼地建设射电望远镜——“天眼”地貌的观察地质地貌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利用地貌的观察方法,交通、资源跨区域调配等工程项目选址需借助地貌的观察;工农业生产、军事工程建设等也需要借助地貌观察以利用有利地形【拓展案例】太行山区壁挂公路选线土壤土壤满足人类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土壤的质量基本上决定了作物的本质特性;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人类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土壤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决定着土地的人口负载量和人类平均生活的质量【拓展案例】我国茶叶的主产区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
例2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广东省中西部肇庆市高要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肇庆市高要区八卦村分布区,图乙(遥感图像)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A.水源丰富B.水灾多发C.水运便利D.耕地充足(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BC
【思路导引】第(1)题,由图甲可知,西江北岸多,而南岸多,南岸容易发生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系统,防御水灾。第(2)题,由图乙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向散开的放射状,目的是使排水顺畅,该地应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高地低洼地排水中间四周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