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课件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课件3.4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ID:1259252

大小:1.9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2-11-2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章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目标导引1.理解土壤的概念、分层及组成,掌握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观察学校或家乡附近的土壤,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理实践力)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认识土壤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的疏松表层。2.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垂直差异,一般可以分为腐殖质层、、淀积层和成土母质层。成熟土壤剖面示意图生长植物淋溶层 3.研究土壤剖面的意义(1)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4.土壤的组成土壤由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高环境因素有机质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和无机养分。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2.气候为土壤的形成提供和,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3.是土壤形成的,它为土壤提供有机物,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结构,形成肥力。在生物因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物质基础矿物质水分热量生物决定性因素植物 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4.高度、坡度、坡向等因素影响着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同时还影响物质的转换,进而影响土壤的发育。5.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6.除自然因素外,对土壤的形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要点笔记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淹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典型水稻土的耕作层呈深灰色,锈色条纹多;其下为犁底层,紧密坚实,有锈色斑点。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陆地表面即土壤。()(2)土层越厚、层次越多、分层越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越高。()(3)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组成。()(4)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有机质。()(5)常年温暖湿润的地区,岩石的风化速度快,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形成较快。()√√×××提示: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提示: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提示:成土母质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 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完成2~3题。 2.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成土母质3.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A.有机质含量B.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C.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D.土层厚度C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本题选C。解析: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成土母质主要为土壤提供矿物质和无机养分,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所以本题选B。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情境探究]探究东北黑土的相关特征及成因分析在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到内蒙古东部,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东北黑土属于“寒地黑土”。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含量很高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 结合材料探究:(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黑土是在什么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黑土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肥力高。答案:黑土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黑土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答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方法突破]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气候与土壤 特别提醒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图解如下: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7.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如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归纳如下: [应用体验]【例题】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B解析: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 (2)下列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亚热带森林地区气温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温带草原地区B.湿润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区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A解析: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气温较低的地方,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少。故选A。 思维导引题图→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生物的作用→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区域分布差异→水土流失与土壤有机质关系→代入选项验证正误。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据此完成1~2题。1.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推测,山坡地坡度大是增施肥料增产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解析: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可以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从而提高土壤肥力。CB 3.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A.地形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以沉积为主,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地形是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A 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读图,完成4~5题。 4.亚马孙平原的气候、植被、土壤三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旺盛B.红壤养分充足C.土壤偏碱性D.雨林物种较为单一解析: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形成热带雨林植被,生物多样性丰富;高温多雨使得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速度加快、分解彻底,且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故A正确。A 5.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的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故D正确。D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