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课程标准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目标导引1.了解地层特点,以及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地理实践力)2.理解地质年代划分依据和各阶段的特点。(综合思维)3.了解地球的形成,理解地球演化各个阶段的特点。(综合思维)
知识建构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地球历史的记录1.地层与化石(1)地层①概念: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和堆积物叫地层。②分布特征:先形成的地层居,后形成的地层居。③反映地表环境:石灰岩主要形成于,页岩形成于,玄武岩则是的产物。成层岩石下上浅海环境静水环境火山活动
(2)化石①概念:化石是存留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遗迹。②意义:是确定所在地层的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例如,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则说明地层形成时为海洋环境。遗体年代
地层层序和化石层序是相辅相成的,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地层新老,可以帮助确定化石的新老;反过来,根据地层中化石的新老,也可以确定地层的新老。这样经过多年的对比积累就能建立起地层顺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及综合地层柱状图
要点笔记地层一般遵循“下老上新”的规律,如果发生大规模的地质构造运动,新老地层位置可能发生互换。
2.地质年代表一般来说,越早的地质年代跨越的时间越长(1)概念: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叫;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叫作地质年代表。(2)基本特征:常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等,分别对应地层单位宇、界、等。例如,“显生宙”的地层称为“显生宇”。记忆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地质年代纪系
二、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基本过程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以前的原始。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形成地核、地幔和;随着火山的喷发释放出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逐步形成了和水圈;目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化石的年代大约距今亿年,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大约从38.5亿年前开始;大约5.4亿年前,地球诞生了一大批生物种类,此后进入了生物繁盛以及较高生命演化的新阶段——显生宙;大约180万年前,诞生。太阳星云地壳大气圈38.5人类
三、地球主要演化特征1.生物演化中生代末期,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1)研究认为,地球生物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从简单到的过程。(2)从分布空间来看,生物具有由海洋向扩展的过程。(3)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生物的衰退和,是另一些生物的和兴盛。高级复杂陆地灭亡出现
2.海陆变迁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最近一个泛大陆(盘古古陆)形成于大约3亿至2亿年前的早期;大约在距今2亿年前,分裂成两个大陆:和;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此后经过6500万年的分裂和漂移,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中生代冈瓦纳大陆劳亚大陆
3.构造运动发生在中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发生在晚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导致了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4.矿产形成地质历史上出现了多个重要成矿期,如前寒武纪成矿期(距今25亿至23亿年前后)、古生代后期成矿期、中生代成矿期等。泛大陆的解体青藏高原铁矿煤炭煤炭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未受剧烈构造运动扰动的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上。()(2)在寒武纪晚期出现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3)科学家认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4)距今约6500万年前,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初步显现。()××提示:先形成的地层居下。提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出现于寒武纪早期。√√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各个板块始终是静止不动的C解析:“沧海桑田”会发生,A叙述错误;世界的海陆分布今后会发生变化,B叙述错误;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C叙述正确;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D叙述错误。故选C。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情境探究]探究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材料一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这些石灰石经过长时间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珊瑚礁。珊瑚一般要生长在水温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同时其光合作用还要求有充分的光照。
材料二世界珊瑚礁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地质和古生物科技工作者,曾多次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找到了珊瑚化石,请由此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古地理环境。(2)巴西东北海岸海域海水温度在25~32℃之间,但珊瑚礁并不多,分析该地缺少珊瑚礁的原因。答案: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曾为温暖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洋变为陆地。答案:由于亚马孙河向该海域注入了大量的淡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不适合珊瑚生长,所以珊瑚礁不多。
(3)澳大利亚东北海域有大量的珊瑚礁,请评价这些珊瑚礁的影响。答案:珊瑚礁的功能很多,它对海岸具有保护作用,是弱化强海流及大浪的防波堤,守护着海岸;珊瑚和珊瑚礁可以调节海水的CO2浓度,维持海水中CO2的平衡;珊瑚礁是重要的旅游景观,可以在珊瑚礁区建立海洋动物园、自然保护区,既是人们的旅游胜地,又是科研基地。不利的方面是对海洋航运有一定的影响。
[方法突破]1.珊瑚礁的形成珊瑚礁是指造礁石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礁的主体是由珊瑚虫组成的,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黏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长时间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2.珊瑚虫的生长条件珊瑚虫生长条件主要有:一定温度和一定盐度的海水、充分的光照。水温和盐度(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低,盐度也低,不利于珊瑚虫的生长和繁殖);光照(美洲和非洲西海岸海水较深,光照不足)。
[应用体验]【例题】根据地层和化石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在某地层中发现了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则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解析:珊瑚礁主要分布在浅海大陆架附近,因此该岩石沉积的环境是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A正确。A
(2)腕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多数分布在浅海,体外具背、腹两壳。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A解析:腕足动物属于海洋生物,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A正确;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但不能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和地层厚度,B、C、D错误。
考题点睛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D.新生代后期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新生代岩层没有断裂,含恐龙化石的中生代及以下地层都发生了断裂,说明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故本题选C。
2.下列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①鱼类②爬行类③两栖类④鸟类⑤无脊椎动物⑥哺乳动物A.⑤③①②④⑥B.①③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⑤①③②④⑥解析:考查地球生物的演化顺序,一般是从无机到有机,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据此进行判断,选项中首先出现的是无脊椎动物,然后是鱼类,到两栖类、爬行类、鸟类,最后出现哺乳类,因此D正确,故选D。D
2021年8月26日,我国科研人员在山西省阳泉市发现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是在我国首次发现,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下图为瓣齿鲨的生态复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震旦纪4.关于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脊椎动物时代B.裸子植物繁荣C.被子植物大发展D.重要的成煤期解析:结合材料,瓣齿鲨化石对应的地质年代在2.9亿年前,应属于古生代中后期,故选C。解析:无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元古宙和古生代早期,A错;裸子植物繁荣在中生代,B错;被子植物大发展在新生代,C错;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中后期,是重要的成煤期,D对。故选D。CD
读图,完成5~6题。
5.在板块运动影响下,与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A.山地B.平原C.裂谷D.盆地A本组题考查板块分布、边界类型及地形。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处,两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A。
6.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定解析:图中②地位于美洲板块,③地位于非洲板块,A、B错误;②③两地之间为生长边界,因此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C正确;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消亡边界才会形成海沟,D错误。故选C。C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