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是某地理小组户外考察时画的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3题。1.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D.条带状2.若在该城市建设一栋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A.a区B.b区C.c区D.d区3.下列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a区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A.①B.②C.③D.④某地理小组查阅资料,绘制了某市1997—2010年城镇化水平与城市用水量的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4.由图可知,( )
A.该市供水总量呈上升趋势B.生产用水量一直小于生活用水量C.城市用水量与城镇化水平呈正相关D.该市供水充足5.该市生产用水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对此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B.经济陷入衰退C.节水政策实施D.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下图是某地理小组根据我国的相关资料绘制的我国城镇面积和城镇人口增长率折线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 )A.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土地城镇化的发展B.必定会出现一系列的环境问题C.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D.中国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7.上述反映的现象带来的问题是( )A.住房紧张、交通拥堵B.环境污染加重C.失业人数增加D.土地利用率低
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最佳的商业区位能使付租后净利润达到最大。某地理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后绘制了某城市地租、某商业企业付租前利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曲线图。读图,完成8~9题。8.仅考虑利润因素,该商业企业的最佳区位是( )A.OB.MC.ND.P9.该商业企业最可能是( )A.建材批发业B.高档服装零售业C.日用品零售业D.通信器材零售业小明同学根据材料绘制了1982—2010年不同时段广州市人口空间变化模式图。读图,完成10~11题。注:图中a为老城区,b为中心区,c为近郊区,d为远郊区,→示意人口迁移方向。10.1982—2010年,该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的是( )A.老城区B.中心区C.近郊区D.远郊区
11.据图可推测,该城市( )A.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B.出现郊区化现象C.老城区衰退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缩小12.某地理小组根据某城市的交通及功能区的变化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据图说出该市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2)简述修建新国道的主要原因。(3)简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1~3.1.B 2.A 3.D 第1题,由图可知,城市各功能区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第2题,a区为中心商务区,该建筑应建在中心商务区,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建筑物高大密集。第3题,a区为中心商务区,该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白天车辆川流不息,人流量大,夜间人流量明显减少,读图可知曲线④符合。4~5.4.D 5.B 第4题,读图可知,该市供水总量呈波状起伏状态,不是呈上升趋势;1997—1999年,生产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相当;城市用水量与城镇化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该市供水总量明显高于需水量,供水充足。第5题,该市生产用水量总体上不断降低,
可能是严控新建耗水量大的企业;图中显示该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节水政策实施,也可能导致用水量减少;企业配置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可节约用水。6~7.6.C 7.D 第6题,从两条折线的走势看,大部分的时间段城镇面积的年增长率高于城镇人口的年增长率,说明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因此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不可能是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土地城镇化的发展;如果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可以避免;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7题,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片面扩大城镇的面积,会降低土地利用率,且不能切实提高城镇化水平。8~9.8.D 9.A 第8题,付租前利润与地租之差为盈利水平,P点差值最大,说明利润最高。第9题,建材批发业占地面积广,需要建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的地方;图中P点离市中心较远,地租较低,适合发展建材批发业。10~11.10.A 11.B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人口一直在外迁且没有人口迁入。第11题,外来人口先迁往中心区,后迁往近郊区和远郊区,该城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城市用地范围会不断扩大,故该城市不可能处于城镇化初期阶段;该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图中不能得出老城区是否有明显衰退现象。12.解析第(1)题,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表现为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区分化明显。第(2)题,国道穿过城区会导致交通拥堵,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而修建新的国道。第(3)题,城市的发展会占用大量土地,故应合理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主要从合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分析。答案(1)①城镇用地规模扩大;②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③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2)为了缓解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3)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区;集约利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最大价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