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1.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A.南北纬10°之间B.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D.南北纬50°~80°2.设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②>③>①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部为湖泊。读图,完成3~4题。3.此时( )A.湖泊为低压B.陆地为高压
C.可能为白天D.湖泊气温高4.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山东省气象台于2021年12月15日20时30分发布大雾黄色预警,烟台将出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受大雾天气影响,部分高速封闭,部分汽车班次停运。据此完成5~6题。5.浓雾天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B.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C.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6.浓雾天气能见度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交通信号灯(红、绿色灯)却很醒目。其原因是(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7~8题。7.对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C.体现了海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D.形成这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下垫面8.近年来该地河流含沙量增大,最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造成的?( )A.气温B.植被C.地形D.降水读世界某区域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9.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10.形成图中自然植被变化的基础是( )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立即对比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读图,完成11~12题。
11.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12.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22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14题。13.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14.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二、综合题1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保和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当地森林茂密。但是岛上1000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丘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称谓由此而来。
保和岛巧克力山景观保和岛气候统计图(1)从大尺度上来说,保和岛的植被类型是什么?(2)分析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3)巧克力山的最佳观赏时间为每年5月份。结合区域气候特征,分析其原因。答案:第二单元综合训练1~2.1.B 2.C 第1题,可以从两方面判断,一是根据图上方的蒸发量和降水量两条折线的数值大小进行分析判断,图中蒸发量明显大于降水量的地区在南北纬10°~40°;二是通过径流量进行判断(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在南北纬10°~40°径流量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第2题,考查全球盐度的分布规律。全球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降水量最大值①位于0°~10°N,热带蒸发量最大值②位于10°S~20°S,温带径流量最大值③位于50°S~60°S,因此②盐度最高,其次是①,最低的是③。C符合题意。3~4.3.C 4.A 第3题,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可判断湖泊为高压,气温低;陆地为低压,气温高,可能为白天,故选C。第4题,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所以甲处风向为东南风,故选A。
5~6.5.B 6.C 第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浓雾增加了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变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能见度降低,B正确;与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削弱了地面辐射关系不大,A、C错误;浓雾不能改变太阳辐射的波长,D错误。故选B。第6题,由所学知识可知,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故选C。7~8.7.B 8.B 第7题,太阳辐射影响气候、植被进而影响河流与地貌,因而是图中地理环境各要素关系形成的根本因素。第8题,人类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从而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9~10.9.C 10.D 第9题,图中显示年均温沿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逐渐升高,则甲位于亚热带;同时甲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最可能是常绿硬叶林。第10题,由年均温和自然植被变化可知,热量是形成该自然植被变化的基础。11~12.11.D 12.A 第11题,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第12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②茶树是灌木,适宜在中层,避开强光照射。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13~14.13.B 14.A 第13题,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第14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15.解析:第(1)题,首先根据保和岛气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再确定植被类型为热带季雨林。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石灰岩小山丘”,从土壤流失、土层薄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材料中的“草堆”干枯、褐色“巧克力山”,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的角度分析。答案:(1)热带季雨林。(2)巧克力山是由石灰岩形成的小山丘,风化壳厚度小,形成的土层较薄,且土壤在热带季风气候的强降水条件下已被冲毁流失,因而难以生长树木。(3)5月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所以草类干枯,转为褐色,是最佳观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