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1.2 人口迁移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课件1.2 人口迁移

ID:1259345

大小:2.68 MB

页数:62页

时间:2022-11-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第二节 人口迁移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目标导读知识体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目标导引1.利用地图,运用比较法区别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思维)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地理实践力)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1.概念:人口变换的空间移动。常住地国际国内 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阶段特点人类社会早期为满足生存需求而经常迁移古代农业社会与寻求更适宜的联系紧密;以迁移或大批迁移为主15世纪至19世纪以跨越大洲、海洋的远距离国际人口迁移为主,人口迁移规模大,持续时间长;主流是从“”迁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向城镇迁移为主;人口趋于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迁移;永久性移民比例减小,非定居的外籍劳工增多;人口迁移目的和形式日益多元化等生活环境集团性旧大陆新大陆定居 要点笔记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微思考】北京的王先生一家去海南三亚旅游度假属于国内人口迁移。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提示不正确。王先生一家去海南旅游度假并没有发生“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因素:因素、距离因素、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生态环境变化等。居住地迁入地收入 三、案例:我国的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1.国内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特点:持续时间长、、迁移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等。2.国内人口迁移: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规模较大的人口迁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以来3.人口流动的概念: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4.人口流动强度:主要取决于、文化发展水平。规模大暂时经济 5.人口流动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6.人口流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促进经济发展、调节人口、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等。(2)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入地的居住、交通、市政设施等造成压力,并带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空间分布社会治安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15世纪至19世纪,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旧大陆”迁往“新大陆”。()(2)经济因素是导致三峡库区许多居民迁移的主要因素。()(3)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属于人口迁移。()(4)小明去国外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提示国家政策是导致三峡库区许多居民迁移的主要因素。××提示农闲时到城里打工的农民,他们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提示到国外留学已跨越了国界且长时间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 (5)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6)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促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3题。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A.②③B.③④C.④⑤D.⑥⑦3.与发展中国家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相同的有()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AB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情境探究探究一 如何区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世界人口迁移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特点?《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指出,截至2019年,全球的国际移民已经达到2.7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3.5%。国际移民总体增速放缓,区域内迁移频繁。2019年国际移民增长率进一步回落至2005年水平,为9.15%。其中,中国国际移民输出总量世界第三,赴欧移民增速明显提升。结合材料探究:(1)中国人走出国门就是人口迁移吗?(2)中国国际移民主要流向哪些地区? 提示(1)停留较长时间的国际劳工,变更国籍人员属于人口迁移;短时间的旅游、参加会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2)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 方法突破1.“三看”法判断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2.比较法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差别如下表所示。类型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概念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常住地不变换的空间移动区别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常住地改变临时或短期离开常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外出活动主要原因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迫害、政策、经济差别等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等举例“闯关东”“下南洋”,北宋末年人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绿卡”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假出游、“民工流”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多样化)的表现表现实例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非洲国家独立,原殖民者返回迁出国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各国迁出人口减少;美国作为人口迁入国,来自欧洲的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主要来源地人口迁移新形式新兴城市出现、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造成人口迁移 应用体验【例1】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A是中国,B是美国,则A1→B1为迁移。(2)若A是江苏,B是上海,则A1→B1为迁移或迁移。(3)若C为农村,A为城市,则C1→A2为迁移,这也是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思维导引人口迁移的概念→跨越的界线类型→人口迁移类型答案(1)国际人口(2)国内人口 省际人口(3)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 针对训练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流入人口占比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A.从山地、高原到平原地区B.从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C.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D.从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2.人口流动对浙江的主要影响是()A.人口容量提升B.劳动力流失C.城乡差距加大D.人口老龄化减缓 答案1.C2.D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以流入为主,安徽、四川等内陆省级行政区人口以流出为主。因此,图示信息反映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陆地区到沿海地区。第2题,流入浙江的主要为青壮年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当地的人口老龄化。 情境探究探究二 如何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材料一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湖北省是中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迁入地。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连续多年大旱使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这片受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材料三1992—1995年波黑战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死亡人口超过10万,为躲避战乱,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逃离的居民达200万。尽管战后多数人重返家园,但仍有几十万人侨居国外。 结合材料探究:(1)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影响美国俄克拉何马州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大量外迁的因素是什么?(3)影响材料三所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1)自然环境优越,自然资源十分丰富。(2)自然灾害。(3)战争。 方法突破1.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耕地而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矿产资源早期开发利用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举例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文化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举例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应用体验【例2】(2022·河南开封期中)受生活成本和工作负担等因素影响,在一线城市接纳众多外来人口的同时,也涌现出“逃离北上广深”的现象。下图示意2020年“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工作地点的选择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注:统计对象为2020年工作地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改到其他城市的,年龄在22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本次统计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省。 (1)“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在选择工作地点时,可能主要考虑()①产业发展水平②对外交通条件③与家乡之间的距离④与一线城市的距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厦门虽然环境优美,但吸引的“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较少,主要是因为厦门()A.地理位置偏僻B.自然灾害较多C.经济规模较小D.基础设施落后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逃离北上广深”的人口选择的城市多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人们能够在此找到合适的工作,①正确;很多人出于探亲方便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离家乡较近的城市工作,③正确。故A正确。第(2)题,厦门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地理位置较好;自然灾害对人口流动影响较小;厦门经济较发达,环境优美,城市基础设施不可能落后;厦门城市规模较小,经济体量整体规模较小。C正确。答案(1)A(2)C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人口跨省流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流动的目的也不同。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受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下表为某年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主要来源地分布表。据此完成1~2题。地区四川甘肃重庆河南青海合计占全部流入西藏人口的比重/%50.7211.896.945.224.9379.70 1.影响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主要来源地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地理位置C.地域文化D.气候条件2.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中,绝大部分以为目的。()A.工作调动B.学习培训C.务工经商D.家人团聚 答案1.B2.C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数据可知,流入西藏的人口中四川人口占比最大,四川与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地理位置是影响四川人口流入西藏最多的因素。第2题,西藏经济欠发达,自然环境较差,流入西藏的绝大部分人口以务工经商为主。 情境探究探究三 我国国内不同时期有哪些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二者会产生什么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自发性迁移比较少,虽然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导向为主,如20世纪50—60年代有组织的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支援国家“三线”建设,20世纪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等。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比重上升。这一阶段大量人口从中部向东部迁移。同时,西南、西北向东部的人口迁移也有扩大的趋势。结合材料探究:(1)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人口自发性迁移规模比较小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3)目前我国依然有大量人口从中部向东部迁移,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1)国家政策的严格控制。(2)人口迁移的意愿性小,以行政调动为主;人口迁移的主流是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从东、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的迁移。(3)东、中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显著,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教育水平高,城市密集,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条件优越。 方法突破1.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时代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历史上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落后,战争频繁,自然灾害频发大批迁移为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之前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①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地区;②由沿海迁往内陆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规模庞大①由中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②由农村迁往城市 知识拓展我国的“民工潮”项目内容流动规模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方向总特点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主要迁出地河南、四川、广西、安徽等主要迁入地广东、上海、北京等类型主要方式以自发流动为主主要目的务工和经商主要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乡、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地协调发展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不利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应用体验【例3】(2022·辽宁丹东期中)下图是根据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人口迁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人口少的国家迁往人口多的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 解析第(1)题,人口迁移的总体规律是人口由内陆迁移到沿海、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由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迁往发达国家或地区。读图可知,人口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迁入国为发达国家,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D正确。第(2)题,人口迁入会加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A错误;人口迁出会减轻迁出地的环境压力,B错误;人口迁入可以为迁入地补充劳动力,促进其经济的发展,C正确;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有帮助,D错误。答案(1)D(2)C 考题点睛 针对训练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 答案1.D2.A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判断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中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从西南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第2题,人口从西南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由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收入差距)引起的。 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2006年至2016年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2006年至2016年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2)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2006年至2016年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测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由图可知,该直辖市2006年至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大于户籍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说明该直辖市外来务工人口增多,这可能是因为该直辖市产业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C对。第(2)题,图中显示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劳动力需求数量大,因此人口大量迁入。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因此会有大量人口迁出,D对。答案(1)C(2)D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至丁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 答案1.D2.A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乙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最大,该年龄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故最可能是因工作而产生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第2题,甲年龄段人口(婴幼儿)跟随父母进行迁移,根据年龄特征分析,甲年龄段人口与乙年龄段人口迁移相关性最为明显。 据统计,202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为29251万人,其中男性占64.1%,女性占35.9%。随着城乡社会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农民工的就业一直存在持续性分化现象。下图为某年农民工的就业分化情况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女性农民工数量相比,男性农民工更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男性农民工()A.受教育程度更高B.劳动能力较强C.社交能力较强D.工作经验更丰富4.部分农民工暂时性失业或务农主要是因为()A.农民工技能下降B.城市户籍制度严格C.城市的消费水平高D.农民工返乡就业 答案3.B4.D解析第3题,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从事的行业以体力劳动行业和服务行业为主。与女性农民工相比,男性农民工的劳动能力更强,所以男性农民工数量较女性农民工多。在受教育程度、社交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女性农民工和男性农民工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故选B。第4题,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期间,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断增加,利用劳动所得资金返乡创业成为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特色之一;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沿海企业内迁,大量城区企业受地价、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开始由城区迁往郊区或乡村,以及受地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兴起、乡土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吸引,部分农民工返乡就业。部分农民工返乡就业会有过渡期,会造成暂时性失业或务农,故选D。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