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课件4.1 水循环
加入VIP免费下载

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课件4.1 水循环

ID:1259580

大小:2.3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2-12-02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章第一节水循环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课标导引知识建构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目标导引1.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地球上水体的类型及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的类型。(地理实践力)2.结合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类型、分布、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图文资料,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成因及防御措施。(综合思维)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水的行星”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约71%的表面覆盖着水。2.水圈(1)组成:地球上的水呈气态、液态、固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2)分类水圈 3.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水循环的含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2)动力:太阳能和地球重力。(3)发生范围:陆地、海洋、大气之间。(4)热量参与:吸收或释放热量。(5)状态变化:固、液、气三态转化。 2.水循环的类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要点笔记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实践链接】塔里木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提示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有机地联系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2.各种水体不断更新,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3.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4.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1)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2)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3)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5.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6.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思考感悟】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量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四、洪涝灾害防治1.类型(1)洪水灾害: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2)雨涝灾害: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 2.防御措施(1)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2)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3)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实践链接】2021年7月,河南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低洼地区防洪的非工程措施有哪些?提示暴雨天气。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1)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2)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是河水、湖泊水和冰川。()提示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3)人类可以对水汽输送施加显著影响。()提示人类可以对地表径流施加显著影响。(4)海陆间循环使得陆地淡水资源得到更新。()(5)防御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选择题。读水循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1)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A.海上内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2)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②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CD 解析第(1)题,①表示海洋水汽蒸发,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降水,④表示地表径流,四个箭头组成了海陆间循环。第(2)题,水循环联系的四大圈层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内部圈层,而是限于岩石圈及其以上的圈层。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如何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情境探究]一滴水的奇妙旅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小的我从广阔的海洋上诞生了,太阳辐射能是“催生婆”,她把我蒸发到空中。我先在云妈妈的怀里撒了会儿娇,然后就拿着降落伞开始“闯世界”,我的奇妙旅程开始啦!我跳到了另一朵云上,随着夏季风来到陆地上空。在“水汽输送”的过程中,我耍起了杂技——一连翻了十几个跟头。我看见满天都是灰尘小队,他们调皮地跳进了人们的眼睛里、嘴巴里……于是,我和同伴们奋不顾身地降落了!我跑到小河里,成了“地表径流”;我的一些同伴则钻入地下,成了“地下径流”。我看到了不少,听到了不少,也经历了不少,我为了这些收获而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我唱着歌流向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顺利完成了奇妙的旅程。 结合材料探究:(1)一滴水的奇妙旅程经历了哪种类型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哪些?提示海陆间循环。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2)该类型水循环有什么特点?提示海陆间循环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使陆地水体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方法突破]1.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水循环示意图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少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②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深刻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④在水循环驱动下,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蒸发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应用体验]【例题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c、d、e分别表示()A.水汽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B.下渗、地表径流、水汽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蒸发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蒸发、地表径流(2)有关水循环说法正确的是()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CD 解析第(1)题,a、b、c、d、e分别表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水汽蒸发。第(2)题,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地球上的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等;水资源如果利用不当,也会枯竭;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思维导引 探究二洪涝灾害是怎样发生的?如何防治洪涝灾害?[情境探究]传说在尧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防治洪水灾害,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进行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的方法,作三仞之城,就是用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不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阻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最高统治者,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结合材料探究:(1)黄河中下游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提示黄河中下游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中下游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易发生洪涝灾害。(2)治理洪水,鲧采用了“堤工障水”的方法,禹采用“疏顺导滞”的方法。试问,“疏顺导滞”的方法是不是一定比“堤工障水”有效呢?提示不一定。治理洪水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相结合。 [方法突破]1.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流域状况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历时长,造成洪水量大,水位高地面坡度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有利于洪水形成土壤含水率土壤含水率高植物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低水系状况支流支流多,尤其是扇形水系排水速度慢,容易形成洪水河道河道弯曲河谷纵向坡度小入海口入海口狭窄人为原因破坏流域内植被导致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一定程度上抬高洪水水位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占用分洪区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 2.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项目内容监测和预报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防治措施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应用体验]【例题2】下图示意1995—2009年长江某支流流域洪涝灾度与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的关系。灾度数值越大,表示灾情越严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洪涝灾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流域防治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洪涝灾度波动上升(总体呈上升趋势)。原因:森林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淤塞;围湖造田,湖泊调蓄能力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城市增多,洪泛区经济密度增大;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防洪能力下降。(2)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该流域在大雨强度以上降水频次总体减少的情况下,流域内洪涝灾度上升。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与植被破坏、河道淤积、围湖造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等人为原因有关。第(2)题,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等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 思维导引 (综合思维)截至2021年5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超过3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级行政区5300多万人,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喝上了甘甜的“南水”,极大地提升了沿线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方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1)南水北调是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提示地表径流。(2)为什么各省级行政区分水量会比入渠水量减少很多?提示调水途中的蒸发、下渗等消耗部分水量。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A.aB.bC.cD.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态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AC 解析第1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故A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因为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热带地区高海拔的山上有固态水冰川存在;我国外流区域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3~4题。3.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A.a、b、c、dB.b、c、h、eC.d、e、f、gD.e、f、g、h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的循环AC 解析第3题,海陆间循环包括水汽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从图中看出,a、b、c、d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第4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径流输送来实现的,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②;③;⑤;⑥;⑦。(2)促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3)最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环节是图中环节。(填数码)(4)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环节关系密切,能够直接更新陆地淡水资源的是环节。(填数码) 答案(1)降水 水汽蒸发 水汽输送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2)太阳辐射(3)③(4)⑥④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