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图1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甲、乙两个公交车站台分布图,经统计,不同时刻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化有明显差异(图2、图3)。读图,完成1~2题。1.图1所示区域最可能是( )A.商业区B.居住区C.工业区D.公交枢纽2.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 )A.M、N方向皆为郊外B.M、N方向皆靠近商业区C.M方向靠近市中心D.N方向靠近旅游区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如图所示)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使人们衣、食、住、行、游等需求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满足,成为一个超多元的垂直城市综合体。据此完成3~4题。
3.丹戎巴葛中心所在的城市功能区是( )A.交通枢纽区B.风景旅游区C.文教区D.中心商务区4.零售业最可能位于丹戎巴葛中心的( )A.低层区B.中层区C.高层区D.顶层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市区人口约5万。读图,完成5~6题。5.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文化D.公路6.甲、乙、丙为该城市主要功能区。丙功能区布局特点是( )A.上风上水,环境优美B.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C.靠近河流,水源优质D.位于公路过河点,交通便利山西省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右图为乔家大院建筑景观。据此完成7~8题。7.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
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8.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木雕中出现了火车,说明(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时和1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是由通过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完成9~10题。9.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居住区D.工业区10.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完成11~12题。
11.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12.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C.当地水土缺盐,以辣代盐D.当地盛产辣椒,原料丰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图中最可能与主要居住区连接的道路是( )A.甲B.乙C.丙D.丁14.下列交通方式,对缓解“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C.高铁D.高架道路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镇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15~16题。15.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16.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D.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二、综合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多位于大川旁,而小村庄则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1)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2)。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约1/6,人多地少。材料二 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1)据图概括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形成的区位条件。(2)香港岛的高级居住区向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方向发展,请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3)从城市工业布局的合理区位角度,评价香港工业区位置。19.(12分)下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同时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分布在我国江南水乡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2)乙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 。 (3)丙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 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 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 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 。 20.(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材料二 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平均气温差表。时 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扩散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第二章测评1~2.1.B 2.C 第1题,图中两站台都是7:00上车人数多于下车人数,17:00上车人数少于下车人数,且站台人数多时为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说明该区域人员多数早出晚归,符合居住区的人口流动特点。第2题,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据图可知,每天早上从甲站上车去往M方向人数较多,傍晚从M方向到乙站下车人数较多,因此人们在白天普遍往M方向聚集,从而说明M方向靠近市中心。3~4.3.D 4.A 第3题,据材料可知,新加坡丹戎巴葛中心高290米,集零售、城市公园、豪华酒店、写字楼、图书馆、住宅、地铁交通于一体,位于城市中心,且建筑物较高,经济活动较为繁忙,可判断为中心商务区。第4题,中心商务区内部分区明显,在垂直方向上,由于低层人流量大,零售店通常居于较低层。5~6.5.A 6.B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城市各功能区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因此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河流,A项正确。第6题,丙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地价较低,可节约成本,B项正确;丙功能区主要位于河流下游两岸,环境较差、水质差,A、C两项错误;公路过河点不是丙功能区的主要分布区,D项错误。7~8.7.B 8.A 第7题,院门向东,应是朝向日出方向,A项错误;正房高大,显示尊卑有序,B项正确;屋檐倾斜是为了雨季排水,C项错误;高墙深院,冬季可以防风,D项错误。第8题,在传统题材的木雕中出现了火车,说明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融合,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A项正确;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题干信息中未体现,B项错误;我国铁路最早不是出现在山西省,C项错误;木雕一般并不是靠建造者的丰富想象力,D项错误。9~10.9.C 10.B 第9题,在工作日中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时为工作时间。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时的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居住区,故C项正确。第10题,由图可以看出,城市交通线的疏密程度在各个方向上大致相同,城市向各方向的伸展也大致均一,城市各功能区大致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说明该城市的形态受地形制约较小,应位于平原地区,故B项正确。11~12.11.D 12.A 第11题,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故选D项。第12题,湘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故选A项。
13~14.13.A 14.C 第13题,读图可知,在高峰时段,甲道路单位距离行车用时最长,说明交通最为拥堵,高峰期居住区与中心商务区连接的道路上行人及车辆最为密集,最为拥堵,故选A项。第14题,高铁一般为城市之间的中远途运输,对于城市内部交通影响不大,故选C项。15~16.15.A 16.D 第15题,步行化城区是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避免城市盲目扩大规模,可以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项对。第16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为公共交通,带来的有利影响是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项对。17.解析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布,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取水方便,因此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第(2)题,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聚落分布呈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这些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第(3)题,雅鲁藏布江谷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地势低平、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聚落的分布。答案(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18.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据图分析,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而且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起伏和缓;是香港开发较早的地区;位于中心位置,地租较高,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第(2)题,高级居住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区,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的交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达,私家车普及度较高。第(3)题,主要从地租和风向两方面考虑。答案(1)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的同心圆模式。中心城区位于海港沿岸,有铁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开发较早;位于中心位置,地租较高,有利于形成中心商务区。(2)香港经济比较发达,高收入人群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郊野公园附近、半山区和山顶环境优美;从中心城区到这些低山、丘陵的交通不断完善;私家车高度普及。(3)香港工业区布局在郊区,地租较低;位于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能有效减少对市区的污染。19.答案(1)气候湿润,降水丰富(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4)内蒙古草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20.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推进很快,处于中期阶段。第(2)题,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乡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市中心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避免城市市中心与郊区的环境受到污染物的影响。答案(1)中期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镇化水平加速提高,城镇数量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乡村经济,促进乡村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向城市扩散。原因:城市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