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2.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加入VIP免费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课件2.1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ID:1260308

大小:2.06 MB

页数:56页

时间:2022-12-0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单元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课标导引知识建构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目标导引1.通过相关的图文资料,明确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及其综合治理(地理实践力)2.分析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综合思维)3.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同的治理措施,强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人地协调观) 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一、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1.黄土高原的概况(1)地理位置:地处黄河中上游与__________上游地区。(2)范围(3)生态脆弱黄土高原地处沿海向__________、平原向__________、半湿润地区向__________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人口的不断增长引起的生产生活需求,则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河太行山秦岭内陆高原半干旱 要点笔记我国极度和重度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和第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2.气候较为干旱黄土高原气候较为__________,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植被覆盖率__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节,且多暴雨。3.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表主要组成物质为__________土,以细粉沙为主,有较多的孔隙,土质__________,具有明显的垂直__________性,遇水易分解,容易导致水土流失。4.地表形态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势较高,海拔800~3000米。长期的流水侵蚀,塑造了黄土高原塬、__________、峁和__________等多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干旱低夏秋黄疏松节理墚沟谷 5.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面积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而水土流失后,不仅使地表__________,还严重降低土壤的__________,加之气候较为干燥,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要点笔记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该地的植被破坏,而是人口的过度增长超过了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支离破碎肥力 二、脆弱生态影响区域发展1.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水平均含沙量是长江水的29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约占区域总面积的__________。水土流失时空分布集中:__________月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黄河__________的多沙粗沙区。2.自然灾害易发黄土高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多灾地区之一。3.影响农业生产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__________面积越来越大,农田破坏严重,耕地减少。70%6—9中游沟壑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1.治理水土流失治土与_________相结合,治坡与_________相结合,工程措施、_________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水治沟生物 【连一连】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和功效连线。坡地沟谷坡面打抗滑桩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开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挖水平沟修拦沙坝、谷坊坝建鱼鳞坑减少坡面径流防止山体滑坡保土蓄水储水护坡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 2.优化产业结构生态商品率特色旅游业能源煤炭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黄土高原地区快速的人口增长使得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和__________的持续发展,因此控制人口__________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或超过极限地区的人口迁出,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过快 [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并纠错(1)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都是因为土质疏松、降水丰沛引起的。()(2)黄土高原的成因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3)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大多位于农牧、林牧、农林等复合交错带,分布面积大,生态脆弱性表现明显。()×提示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南方低山丘陵区降水丰沛。×提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成因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 读某一生态脆弱区恶性循环图,完成2~3题。2.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缓坡、石漠化、过度开垦B.陡坡、土地沙化、过度放牧C.缓坡、土地沙化、过度放牧D.陡坡、石漠化、过度开垦3.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合理措施是()①禁止开垦②封山育林③发展沼气④推广太阳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DC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情境探究]材料“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年调水调沙观瀑季,是黄河小浪底最惊艳的时刻,黄白交织的激流从洞群中喷涌而出,掀起排排巨浪,急流飞瀑喷涌而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 结合材料探究:(1)小浪底泄洪时出现黄白交织水流的原因是什么?(2)小浪底为什么进行调水调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浪底水库接纳黄河中游来水,导致泥沙含量大,形成黄白交织的水流。①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②利用人造洪峰冲淤,将水库的泥沙和河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增大行洪能力。 [方法突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自然因素特性表现地理位置过渡性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质地土质疏松地表主要组成物质为黄土,有较多的孔隙,土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遇水易分散,抗冲、抗蚀性能弱气候降水不均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且多暴雨干旱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形态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千沟万壑,易受强降水的侵蚀 (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具体影响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水土流失加剧过度放牧破坏植被,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毁林和樵采破坏森林资源,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易遭侵蚀露天开矿开矿破坏了表土和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 [应用体验]【例1】黄土高原是我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脆弱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B.风力强盛C.土质疏松D.高原地貌(2)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D.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AC 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谷发育,形成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在现代社会,只要人类控制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主要从人地关系加以分析,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训练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我国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遇水易分散②黄土高原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④森林破坏严重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粗放的耕作制度()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B.增加了耕地面积C.增加了粮食产量D.加重了水土流失CD解析第1题,森林破坏严重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①②③为自然原因。第2题,黄土高原的粗放耕作制度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从而加重水土流失。 探究二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情境探究]材料北方那消失了的一抹黄色,就是荒凉的黄土高原。那里沟壑纵横,土地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面积却要占全省版图的百分之四十五。这季节那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他出生在那里,闭住眼也能看见故乡一年四季的景象。——路遥《平凡的世界》结合材料探究:(1)水土流失可能诱发和加剧哪些自然灾害?(2)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制约当地的农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法突破]脆弱生态影响黄土高原区域发展(1)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广,约占区域总面积的70%,使得黄河含沙量大,其中6—9月的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集中在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图所示: (2)自然灾害易发黄土高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是我国多灾地区之一。发生的自然灾害有20余种,其中旱灾、洪水、冰雹、虫害、暴雨、霜冻等灾害最为常见。旱灾1949—1990年,85%的年份发生暴雨和洪水还会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全国约有1/3的滑坡灾害发生于黄土高原地区洪水1949—1990年,76%的年份发生暴雨1949—1990年,37%的年份发生(3)影响农业发展 [应用体验]【例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产、生活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造成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增加土壤中的水肥含量B.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有利于减轻水土流失区的旱情D.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少(2)水土流失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危害体现在()①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②加剧沟壑发展,便于耕种③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④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C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会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弱,水肥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会加剧沟壑发展,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黄河含沙量增加。第(2)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加剧沟壑发展,不便于耕种;淤积河湖,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素养立意本组题主要考查综合思维。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壤侵蚀,土壤肥力降低,加剧旱情等,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针对训练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数码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B.河床淤积C.土壤肥力下降D.植被条件变差DB 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会造成土壤退化和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受到侵蚀后,变得高低不平、支离破碎,故②为地势起伏大;土壤退化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2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探究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情境探究]材料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结合材料探究:(1)材料中所描述的“打坝”“沟里筑道墙”属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哪种措施?工程措施中的打坝淤地。 (2)该措施起到的作用有哪些?主要是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打坝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谷内的泥沙,能够固定沟床。另外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一部分洪水转化为地下水,同时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增加了耕地面积等。 [方法突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坚持治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项目位置措施功能工程措施沟谷两侧的坡地坡面上打抗滑桩防止山体滑坡开建与等高线平行的引流渠减少坡面径流挖水平沟坡面径流转为地下径流建鱼鳞坑储水并护坡沟谷中修建淤地坝形成小水库以保土蓄水修拦沙坝、谷坊坝阻止沙石向下游流失生物措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树种草和退耕还林还草削减暴雨和径流对地表的侵蚀,同时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 项目位置措施功能农业技术措施塬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保塬护坡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植业,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固结力,减轻水土流失耕作区实施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等耕作手段,采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以及喷灌、滴灌等生产和灌溉技术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水土流失的治理 [应用体验]【例3】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它能够拦截地表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最宜植树的地点为()A.①B.②C.③D.④(2)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CD 解析第(1)题,③处植树更有利于涵养水源,拦截坡面径流,保持水土。第(2)题,这种交错排列的半圆形或月牙形土坑有利于物质的沉积,从而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思路点拨根据图示并结合材料“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鱼鳞坑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③处最适宜植树。鱼鳞坑能够拦截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泥沙沉积。 针对训练把下列选项填入图中对应空格中。①平整土地②修建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①②⑤⑥③④ 素养目标——综合思维1.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下图为某河流域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河流乙__________。(2)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__________。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__________。 (3)下图为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数码填入图下的横线上。①洪涝灾害增多②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 解析图中的主体部分为黄土高原,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流经该地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引起该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土质等,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答案(1)阴山 贺兰山 太行山 秦岭 黄河(2)水土流失 土质疏松,易被侵蚀;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乱砍滥伐,植被遭破坏(3)②①③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加强生态脆弱区保护,增强生态环境监管力度,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而积温却高于B地区,试分析其原因。(2)B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试分析造成该地区生态脆弱的原因。(3)请为B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A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少;云层厚,大气保温作用强,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积温高。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多晴朗天气,日照时数多;海拔高,云层薄,大气保温作用弱,积温较低。(2)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全年降水量大,溶蚀作用强;土层薄,过度砍伐山体林木资源,植被覆盖率低,石漠化严重;降水量大,植被覆盖率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3)①开展山体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提高山体林草植被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②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林果业、立体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③加大生态保护监管力度,加强区域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图1)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图2)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1~2题。 1.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①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②为梯田提供养分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④为梯田涵养水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DD 解析第1题,林地对梯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上部的林地可以起到减缓地表径流速度的作用,可以防止山洪对梯田造成破坏;同时林地可保存水分,为梯田涵养水源,①④正确。第2题,大寨梯田是旱地梯田,哈尼梯田是水梯田,哈尼梯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养分流失,哈尼梯田的建立,可以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D项正确。 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所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3~4题。 3.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B.减小风速、减少沙尘C.阻挡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DA解析第3题,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减缓径流流速,拦截径流和泥沙,保护坡地;有植被的阻挡,大气湿度可能会增加,但径流量不会增加;由图示信息不能得出b处植被具有减小风速、减少沙尘、阻挡冰川和固沙的作用。第4题,该地区植被以灌丛为主,说明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分析可知该地区最可能位于西北地区。 5.读黄土高原上韭园沟小流域治理纵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客观上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哪些?(3)从水土流失治理的三大类措施来看,图示治理措施有哪些类型? 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黄河的下游形成了冲积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了三角洲。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对本区域(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等)及对其他区域(形成“地上河”、水库淤积等)的影响。第(3)题,图中治理措施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第(4)题,理解每项措施的目的即可解答。答案(1)在河流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流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形成肥沃的土壤。(2)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土层变薄、土壤贫瘠,农业减产;导致水资源减少;下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旱涝灾害加剧;河流两岸土壤盐渍化加重;中游水库淤积,调蓄径流的能力降低。(3)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本课结束

资料: 8813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