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提分技巧很多同学在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时,专注于刷题,选择题刷,材料题刷……不可否认,刷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维持时间不长,手感一过,立刻打回原形。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依靠做题获取的知识都是很零散的,且中考历史非常灵活,如果不深入理解知识点,不了解材料的历史背景,就无法应对千变外化的题目。对课本不熟悉,永远不可能建立对历史知识的自信心,历史课本永远是提分法宝,不要觉得枯燥,有些历史成绩好的人,是把课本看了七八遍,甚至更多。那如何看历史课本呢?下面介绍3个方法。阅读法在学习历史课本的过程中,正确运用阅读法是学好历史的关键。阅读历史课本,能够使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掌握历史演变的线索,发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地位和影响,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增强历史学科的基本功。运用阅读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阅读目录、标题和引言。目录是课本内容的大纲,阅读目录有利于了解全书内容的系统性和各课间的联系。标题亦是如此,阅读前将各单元大标题及其内部几个小标题之间关系弄清楚,再阅读全书内容就不会感觉到杂乱无章,而会从内部的有机逻辑上,提纲挈领地把握住每单元的中心及其全部内容了。
“引言”一般包括了对知识的简要说明和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通过阅读引言,对每一章节产生大致的印象,并且带着几个未知的问题再听课学习,这样听课具有目的性,也会听得更专心。同时听完课后,再读读引言,更有助于牢固地掌握这一课的具体内容。2.要注意课与课之间的连贯性。课与课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这几课依次体现了我国奴隶社会由开端到发展再到鼎盛直到衰落瓦解的过程。只有注意到课与课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才能对每课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3.要注意阅读课本中的原始文字资料。原始文字资料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在阅读课文正文时,尽量阅读课本中援引的“文献资料”,以印证正文中的文字叙述。阅读文献资料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要先把这段文献资料真正读懂,先逐字逐句地读,然后再对整段文字内容进行理解;二是要利用课文提供的注释和译文;三是要结合课文中的正文内容,不要孤立地去读文献资料。我们阅读历史课本还要做到:①训练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课本知识的能力;②把握课本的重点、难点和知识框架;③会编写读书提纲,提高领会和掌握教材的能力;④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⑤在阅读的基础上,按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事物的发展过程或知识的性质、类别加以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掌握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知识线索,从而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识图、释图的方法识图:一是注意看图的标题,理解图意;二是要看图例,了解该图的说明符号;三是要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等;四是要识别不同历史地图的学习要求。利用地图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综合,如把历代疆域图按时间顺序加以贯穿,就能勾勒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释图:教材上的插图、彩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讲清它的背景,反映的内容和问题,学会观察、分析,从而形成正确释图的能力。整理归纳历史知识在学会解释简单历史名词的基础上,应学会整理和归纳历史知识,如学习唐朝的“开元盛世”之后,应该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明清政治及其出现的共同原因做一总结。再如,学习了“淝水之战”后,可归纳一下中国古代史上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样,把散见在不同章节的同一类型的知识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便于掌握和记忆。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随时把学过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条,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不断在旧知识的链条上加入新环节,把所学知识编成知识网,长此以往,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按自己的方式组成线、面、体,有利于消化、理解和掌握。
如回答“试述唐太宗的政绩”,就是要求从宏观的整体观念去认识唐太宗,将政治上的“贞观之治”以及经济上、民族关系上、对外关系上和文化上有关唐太宗在位时期的成果都回答出来,从而勾勒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整体历史面貌及特征。想提高历史成绩,不知如何开始?那就现在立刻马上,翻开手中的课本,细细研读,全部搞懂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