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自然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2题。1.引起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2.其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3.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B.热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读我国东部某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5~7题。5.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气温B.坡度C.土壤D.水热6.该山地是( )A.阿里山脉B.武夷山C.秦岭D.长白山7.该山地的南、北坡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水土流失C.泥石流D.水污染8.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a、b、c、d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2)图中a自然带有丙、丁两处的分布,其中 处的分布为非地带性现象,导致a自然带在该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读从太行山至滨海平原土壤分布断面图,完成9~10题。9.该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的差异体现了( )A.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0.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方地形B.地方气候C.地表水系D.地面组成物质
下图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关系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据图分析①自然带的名称是( )A.常绿阔叶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高山草原(草甸)带12.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其形成的基础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大气环流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3~14题。13.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受洋流的影响
14.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拟图,完成15~16题。15.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和自然带⑦→⑧→⑨→⑩的分布分别符合(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16.图中甲山脉自然带分布与下列图示信息吻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2.1.A 2.A 读图可知,A处为森林,B处为草原,C处为荒漠。图中A—B—C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4.3.D 4.A 第3题,依据图中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故选D项。第4题,甲位于热带荒漠的降水增加方向,则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位于温带草原的降水增加方向,即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A项。5~7.5.D 6.C 7.B 第5题,由于海拔的改变,水热状况会发生改变,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条件变差,山地的迎风坡、背风坡也会有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影响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因素是水热,故选D项。第6题,根据该山地南坡的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北坡的基带是落叶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处于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地带,所以是秦岭,故选C项。第7题,酸雨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不是北方山区的主要环境问题,A项错误。该地区山脉坡度大,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B项正确。泥石流不是环境问题,是自然灾害,C项错误。水污染主要是城市或者河流沿岸的主要环境问题,D项错误。8.解析第(1)题,结合非洲自然带的分布可以判断出四个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第(2)题,热带雨林带应分布在热带地区,图中丁处热带雨林带分布到了南纬20多度,属于非地带性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信风、洋流有关。答案(1)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丁 地处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沿岸有暖流流经。9~10.9.B 10.A 第9题,该区域土壤类型差异是由地形、地势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不同而引起的分异,属于地方性因素引起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项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导致该区域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方地形的变化,由山地到冲积扇再到冲积平原最后到滨海平原,地形发生变化,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发育的土壤不同,A项正确。11~12.11.C 12.A 第11题,从图中虚线之间对应的自然带可知,①处应为针叶林带,结合选项可判断出C项正确。第12题,自然带沿a方向更替的特点与自然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相近,因而其形成的基础应为热量。13~14.13.A 14.A 第13题,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第14题,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5~16.15.A 16.A 第15题,根据图示信息,自然带①→②→③→④→⑤→⑥体现了南北方向上因热量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⑦→⑧→⑨→⑩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第16题,甲山脉位于40°N~60°N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南坡为阳坡,同一自然带海拔南坡高于北坡,A项正确。17.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即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先增后减。由图可知,阴坡是正常状态,而阳坡则随海拔升高呈递减状态。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说明在2000~2300米受到干扰,使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强。第(2)题,由图可知,阴坡未遭受干扰,植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海拔在2300米左右,而此阳坡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说明山地苔原带未遭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好于阳坡。第(3)题,材料中提到“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说明影响因素为热量差异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阳坡接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量、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小(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