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练习课件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ID:1260918

大小:2.72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2-12-0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八单元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历史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ZHONGTONGBUXUEANYOUHAUSHEJI 时空坐标 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标定位素养解读(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2)认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了解日本侵华的过程和罪行,认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培养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2)通过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课前篇自主预习 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1)背景:东方会议,1927年制定侵华方针;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严重影响日本。(2)表现 概念阐释华北事变(历史解释)华北事变是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侵略事件的统称。1935年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华北五省(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绥远)脱离中国版图,投靠日本,先后制造了河北事件、张北事件、华北五省自治运动等一系列事件。华北事变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促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成为国共两党由对立到联合的重要契机。 2.国民政府政策(1)政策:“攘外必先安内”。(2)含义: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3.国联态度:提出实行国际共管的方案,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4.局部抗战东北民众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中国军队1933年,长城抗战青年学生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军 【启思导学1】为什么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历史解释)提示(1)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根本因素。(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而不是杀害蒋介石。(3)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努力。 5.西安事变背景①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过程①1936年12月,蒋介石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以武力逼蒋抗日②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影响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全面抗战开始1.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概况: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搜查被拒后,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2)影响: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过程①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②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听取各方对抗日救国的意见。③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④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⑤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⑥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⑦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影响①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概念阐释全面抗战路线(历史解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制定并实行的放手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路线。1935年,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在长征途中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进了中华民族新的觉醒。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全面抗战作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动员一切力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启思导学2】南京大屠杀的史料证据(史料实证)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东史郎日记》从上述史料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提示《东史郎日记》中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滔天罪行的有力证据。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并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日本的殖民统治政治实行“以华制华”方针,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军事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4.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5.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课堂篇探究学习 情境体验主题一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侵略,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的主要力量;《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等文艺作品鼓舞着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线。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上海军民、长城一线和察哈尔、绥远等地的爱国军民展开了英勇抗战,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意识。中共中央主张“联蒋抗日”,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在七七事变的七天后,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向日本陆军中央部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书。内容为:第一在作战一开始,必须倾尽全力迅速击垮中国第29军,并将其扫荡至永定河以南。第二在作战时,务必保护身在北平的日本侨民。第三以现有兵力进攻保定、任丘一线,后增加兵力攻至石家庄、德州一线,与中国军队决战。7月16日,日本动员40万军队进入中国,以迅速灭亡整个中国。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的讲话。 情境解读材料一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期间抗日运动的组织领导、抗战形式、抗战范围等内容。材料二反映了日本侵略计划、实施情况和蒋介石的态度。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时期中国抗战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七七事变在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史中的地位。提示(1)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形式多样,包括武装斗争、文艺创作、学生运动、兵谏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带有自发性质。(2)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素养史论1.历史解释——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各党派和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中国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基础广大群众是抗日战争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2.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头,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发表了一系列的抗战宣言,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揭露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人民对日作战。(1)“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2)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素养达标时空观念——国民政府的外交策略(2020·山东烟台期末)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国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 明立意本题以美国人史迪威的观点为切入点,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考查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的做法抓关键由材料“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反映了借助外国谋求局势缓和,故C项正确排干扰材料“他情愿坐视不动”说明国民政府当时没有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排除A项;材料“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说明国民政府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排除B项;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获答案C 情境体验主题二侵华日军的罪行材料一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摘编自张宪文主编《南京大屠杀重要文证选录》 材料二南京街头被日本军队杀害的中国人情境解读材料一、二反映了日军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从材料出处可知材料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材料二反映了日军的暴行。 互动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什么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起诉日本法西斯战犯?提示①从战争的性质看,中日双方的战争是日本策划并发动的侵略战争。②从战争中对非武装人员的态度看,日本对我国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放下武器的武装人员进行屠杀,南京大屠杀就是例证。③从战争中使用的手段看,日本在战争中屠杀手段残忍,还使用细菌战、毒气战等违背国际公法的手段,并大量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破坏中国的城镇等。 素养史论1.史料实证——从“史料实证”角度印证日军的暴行日本侵略者用战刀、枪炮、细菌战等违反人类道义的最为凶残的手段,对中国人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屠戮,对中国人民犯下了累累暴行。 2.历史解释——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高涨(1)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伴随着的是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2)抗战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表现为民族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并赋予其时代性、人民性的内容。(3)抗战时期的民族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4)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财富,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不仅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实际进程,而且是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素养达标唯物史观——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明立意本题以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为切入点,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抓关键材料“1937年12月”“很多人现场就被杀死了”反映了该事件是南京大屠杀,故选D项排干扰材料没有涉及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可排除A、B、C三项获答案D 随堂演练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卢沟桥事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应从局部抗战开始算起,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故选A项。 2.1934年,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刊载一幅作品,题为《遵命天子》。该作品反映的政治现象是()A.中国全面抗战B.日本扶持傀儡C.蒋介石政权卖国D.民族主义高涨 答案B解析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A项错误;图片信息为日本人用绳索牵着新建立的伪满洲国的皇帝,体现了日本扶持傀儡政权的信息,故B项正确;蒋介石政权没有成为日本的傀儡,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3.观察下图,画面场景反映的史实是()A.护国战争B.五四运动C.北伐战争D.一二·九运动 答案D解析护国战争是指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口号没有涉及“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排除B项;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北洋军阀,排除C项;根据图示反映的信息“学生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可知,该画面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学生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 4.(2020·湖北黄冈期末)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布指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革新了最高革命纲领B.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主张民族利益至上D.认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答案C解析根据“所以把日帝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结合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侵华不断加剧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民族利益至上,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革命纲领仍然是实现共产主义,排除A项;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上已经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排除B项;中共二大阐明了中国革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排除D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材料二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 材料三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历史依据。(2)材料二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纵观中国的抗战纪念,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局部抗战;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捍卫和平与正义。(3)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铭记历史;复兴中华;维护和平。 本课结束

资料: 3260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